第35章 一代女皇之坎坷稱帝(下) (第1/6頁)
貪狼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06】宰相裴炎之死
裴炎,生年不詳,山西聞喜人。其父裴大同曾是大唐中下級武官,家境一般。自幼在弘文館學習,苦讀十年科考高中,由此步入仕途。歷任御史、起居舍人、黃門侍郎等職,調露二年(680年)升任宰相,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高宗駕崩,他作為託孤重臣接受遺詔輔佐中宗李顯。
從其履歷可以看出,他是依靠自己努力步入相位的,在朝中基本沒有什麼大的政治背景,符合武則天用人標準。
後來李顯非要提拔岳父韋玄貞為相,裴炎認為不合理竭力勸阻,見中宗不聽便奏報了武則天,武則天當即廢掉中宗,改立四子李旦為帝。從這段時間看,武則天對裴炎信任有加,裴炎對武則天也很尊重。
光宅元年(684年)九月,朝廷大赦天下,改元“光宅”,將東都洛陽改稱“神都”,又更改了一系列官職名稱。
武承嗣藉機奏請追封武氏先祖為王,並立“武氏七廟”。
什麼是“七廟”?在《禮記.王制》中指出:“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也就是說“七廟”是帝王才能享受到的禮制。
立武氏七廟,意味著武則天擁有帝王傳承,可以隨時廢掉李唐自立。
以裴炎的閱歷才識,自然清楚武則天想做什麼!他委婉勸諫:“您以天下之母的身份治理天下,不可存有私心,難道您不知道漢朝呂后因何敗亡嗎?”
武則天辯稱:“呂后當年把權力交給了活著的親戚,所以才會失敗。而我,不過是追尊死去的先祖,這有什麼妨礙呢!”
裴炎正色說:“事情應防微而杜漸,這種習氣不可放任。”
武則天不聽,遂於九月二十一日,下詔追尊其七代先祖為王,兩人自此有了罅隙!
不久,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同黨薛仲璋是裴炎外甥。武則天找裴炎商量對策,裴炎卻說:“徐敬業謀逆,是因為皇帝不能親政才給了他藉口。如果您交還政權,無須出兵自可平定。”
如果說反對立廟武則天還能容忍,讓她交權卻是觸碰到了她的逆鱗!
監察御史崔詧立即彈劾裴炎身為宰相卻心存異圖,企圖逼迫太后交權。
武則天把裴炎收捕入獄,安排御史騫味道、魚承曄審理。裴炎拒不認錯,有人勸他態度好些或許可以免罪,裴炎淡然說:“宰相入獄,哪裡還有保全的道理!”
中書舍人李景諶力證裴炎必反,而中書侍郎胡元範、劉景先則堅稱裴炎是社稷老臣,於國有功且忠心事主,肯定不會反。
武則天對他們說:“裴炎謀亂早有徵兆,你們不知罷了。”
文武百官多數人都證明裴炎無罪,沒想到卻更加堅定了武則天除掉裴炎的心。不久,裴炎被斬于都亭,胡元範、劉景先也因偏袒裴炎遭貶官、流放。
其實,裴炎的罪行一點也不復雜,他就不該提什麼還政於帝!
裴炎侄子裴伷先年方十七,時任太僕寺丞,上疏求見太后。武則天接見了他,對他說:“你伯父造反,你有什麼可說?”
裴伷先答:“臣不敢訴冤,只是為陛下出謀劃策。陛下您身為李家媳婦,先帝離世您獨掌朝政,改變了先帝指定的繼承人。疏遠李氏,重用孃家人。臣伯父忠於社稷,卻被誣以謀反,連子孫都牽連被殺。陛下如此做法,實在令臣嘆惜!您應儘快將國政交還您的子孫,高居深宮安享清福,如此您的宗族也可保全。否則,一旦遇有變故,後悔可就晚了。”
裴伷先敢這麼講,就是抱著必死之心去的。武則天果然大怒,罵道:“胡說,你小子怎敢這麼說話。”令人將他拉出去,裴伷先掙扎著回頭喊道:“您聽臣的話,現在還不晚。”
武則天一來欣賞他年紀輕輕,卻敢當庭勸諫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