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 (第2/2頁)
[美]傑克·威澤弗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最初,蒙古人用船運送三千噸物資,但至1329年,運力已達二十一萬噸。馬可&iddot;波羅回國時從中國坐船到波斯,他描述說,蒙古船隊有四艘桅杆大船,乘著三百船員,還有六個船艙中帶著各類陶器的商人,其人數也差不多。根據伊本&iddot;拔圖塔記載,為給船員們提供新鮮食物,有些船甚至還在木盆中種上成活的植物。忽必烈汗不斷建造適於遠航的大船,便於裝載重負荷的貨物,還修建港口,供貨物搬運。蒙古人推廣指南針在航海中的應用,學會製作精密的航海圖。從中國南方的刺桐港(泉州)到波斯灣的荷姆茲海峽,這條線路成為遠東和中東的主要航線,被馬可&iddot;波羅和伊本&iddot;拔圖塔及其他人使用。
船隊沿途還停靠在越南、爪哇、錫蘭和印度的港口,每到一處,蒙古人員就會得到大量的貨物,如蔗糖、象牙、桂皮和棉花,這些東西在蒙古國內是不易出產的。從波斯灣出發,船隊進入蒙古勢力影響之外的地區,繼續與當地進行正常貿易,換取來自阿拉伯半島、埃及和索馬利亞的琳琅滿目的貨物。這些地區不受蒙古體制的影響,其統治者和商人沒有採用共有制度來分配蒙古的貨物;而蒙古當局卻與他們建立起長期的貿易聯絡。正如蒙古在征服戰爭中表現的那樣,在其卵翼之下的附庸國,成為蒙古在商業上的有力競爭對手,他們開始取得印度洋地區貿易的支配權。
為把貿易延伸到蒙古政治勢力之外的新地區,蒙古人鼓勵一些臣屬地區特別是中國南部,向外移民並在外國的港口建立貿易點。縱觀整個蒙元王朝統治時期,上千中國人離鄉出海,到越南、柬埔寨、馬來半島、婆羅洲、爪哇、蘇門答臘島的沿海地區定居。他們大多從事航運貿易,像商人一樣往來於通向港口的江河上,但他們也逐漸地擴大到其他行業。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