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王安石的變法 (第1/3頁)
權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安石出身於一個下級官僚家庭,自幼便跟隨父親轉游宦途。
在他十九歲那年,父親王益因病去世。
王益一生為官清廉,他的俸祿是全家的主要經濟來源。
因此在王益去世以後,王家不得不遣散僕人,依靠積蓄度日。
這段時間,王安石深感人生無常,一度陷入悲痛之中,並對佛學產生了興趣。”
“以王安石的才華,博取功名是非常有希望的,但按照當時的規矩,他必須為父親守孝三年後才能進京趕考。
終於,在21歲時,他赴京參加考試,併成功考中進士。
在擔任鄞縣縣令期間,王安石開始認識到北宋土地兼併問題的嚴重性,以及農民生活的艱難,這些經歷使他萌發了變法的念頭。
在擔任地方官的20多年裡,他始終嚴禁部下敲詐勒索百姓,努力整頓吏治,並限制豪強地主對農民土地的兼併和高利貸的盤剝。
每當遇到災荒之年,他都會下令開倉借糧給農民,待農民收穫後再以低息還給官府。
1058年,宋仁宗任命王安石為提點江東刑獄。
回到京師後,王安石向宋仁宗上奏了一份萬言書,全面分析了北宋的社會狀況,並提出了選拔人才、革新政治的主張。
1068年,宋神宗繼位。
當時北宋面臨著西夏和遼國大舉入侵,以及國內爆發的大規模農民起義,內憂外患,局勢嚴峻,甚至可以說是危在旦夕。
北宋政府每年需要向西夏和遼國支付大量的歲幣,致使國家財政陷入重重困境之中。
宋神宗急於尋找有才能的人來輔佐他,最終,他選中了王安石。
宋神宗召王安石進京商議國事,並在金鑾殿親自接見了他。
王安石對宋神宗說:“陛下,古有齊桓公得管仲而霸諸侯,秦孝公得商鞅而一統天下。今我朝欲轉危為安,非行變法不可。臣願詳陳變法之策,望陛下審聽。”
接著,他詳細闡述了自己的變法措施,
宋神宗聽後龍心大悅,大為讚賞。
不久後,宋神宗便把王安石提升為參知政事,
進而又提拔他為宰相,
全面負責實施變法。”
“眾所周知,
商鞅變法,讓弱秦一舉成為諸國之中最強大的存在;
張居正變法,強行為明朝續命數十年;
那麼王安石的變法,又為北宋帶來了什麼?
若要老夫來講,
那王安石的悲劇,
也就悲劇在他的變法法案上。
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古人之法,
可唯獨就怕他太過天真!
王安石變法的起因,主要是在於宋代政治經濟體制的長期執行下,至宋神宗時期,冗官和冗兵問題已極度嚴重,進而引發了國家財政的緊張。
可由於宋代的官制和軍制涉及國家的根本,誰也沒有信心和膽量,去對這個曾經終結了唐末五代動盪的祖宗之法下刀。
因此,王安石提出了在不動搖國本的前提下,透過特定的政策手段來增加國庫收入。
王安石變法也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產生的,
它主要是一場以經濟改革為主,
同時涉及政治和軍事層面的綜合性改革。
之所以說王安石天真,是因為他對人性的認知不夠深刻,這使得他的變法從好事變成了壞事,也成為他揹負上千年罵名的根由所在。”
“接下來,讓我們詳細看看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史書記載的原文如下:
苗法者,以常平糴本作青苗錢,散與人戶,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