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頁 (第1/2頁)
落字無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戰自八月二十三日發起,至九月十日結束,不但消滅了原本駐守在永川的日、朝軍隊共一萬一千餘人,更重要的是堵住了平康、鐵原 日、朝軍隊近八萬人南下的道路。配合主力將他們全殲於這個大三角口袋之中,實現了戰役的初期目標。
接下來,就要看蔣百里怎麼調兵遣將,一舉拿下漢城了。
(昨天沒更,多補一章)
第十八章 結束的音符
爭必須儘快結束。這是林雲對蔣百里提出的要求, 很複雜。說它簡單,是在戰略層面上沒有複雜的要求,目標很明確。說它複雜,是因為這個目標並非一城一池佔領後就能結束的。它包含著要將日本駐朝鮮軍全部消滅,包含著要幫助復國軍建立起來,還要建立一個新的朝鮮國。
而漢城,是日本駐朝鮮軍大本營所在地,也是那個朝鮮傀儡國的首都,佔領漢城的政治意義關係重大,這一點,蔣百里心知肚明。
永鐵戰役中,日、朝位於朝鮮中部的兵力被大部消滅,這就給打漢城提供了絕好的時機。當前的敵人除了日本的四個師團和朝鮮的六個垃圾軍外,已無可戰之敵。就是這十八萬之眾的日朝聯軍佔據著開城‐‐漢城‐‐春川一線的三個大中城市。如果從地圖上看的話,倒是自己陷於這個大三角口袋之中了。
援朝軍司令部的時間如驚濤駭浪,流速加倍,日夜難分。在這些激戰的日子裡,陰雨連綿,水漫戰場,部隊行動艱難而又調動頻繁。蔣百里雖為最高軍事指揮官,卻不辭辛苦,日夜巡視,全是步行。自拿下永川進行大圍殲作戰以後,他的生活失調,未能得到保障。他身邊的參 謀、警衛人員談及此事,都啼噓感嘆,十分不安。
颶風戰役實施以來,援朝軍在東線攻擊順利,未遭大地阻擊。而 中、西線兩個兵團卻迭經苦戰。損失頗大,尤其讓蔣百里最為心痛的是自己一手帶出來的第十軍,為了全域性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任何戰爭中,戰役的計劃也好、準備也好,甚至在具體地實施中也好。都離不開,也躲不開一個字:&ldo;變&rdo;。這個變,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蔣百里深知,在颶風戰役中,同樣出現了很多變化。這個變化又引起了區域性到全域性的變動,然而不管怎麼變。總的戰略目標是不變的,一切變化都要圍繞這個總的目標。所以他在永鐵戰役剛一結束,立刻將整個作戰計劃進行了比較大的更改:
以第十軍為主力地中部兵團不經休整,立刻沿鐵路線南下,進佔議政府。並為此兵團增加剛從元山、高山趕來的第八、第九兩個軍並朝鮮復國軍第三軍;西線主力第五軍及朝鮮第二軍拿下板門店後不打駐守開城之敵,留一個旅鉗制即可,其餘主力儘快南下與東線兵團合打漢城,另以一個師或者一個加強旅兵力切斷仁川至漢城聯絡;東線兵團分為兩部分,一部佔領原州休整待命,伺機西渡漢江。威脅長湖院‐‐烏山一線,另一部北上後再分兵兩路,一路向西北猛擊光大里,務必於漢城戰役中期拿下,以對漢城守敵形成三面夾擊之態勢,一路繼續沿公路北 上。徹底堵死春川守敵之南下退路。
在作戰順序上,以西線兵團為先,切斷敵從海路仁川增援之可能,繼而由西線兵團主力會同中路兵團對漢城實施猛攻,東線兵團由於運動路線較長,兵力薄弱,只起輔助之作用,佔據關鍵據點。這就與颶風戰役以前的戰役安排有了較大變化。簡單來說。以前是先打春川,解決春川之敵後由中路兵團直插腹地,置漢城於身後,由西線兵團解決之。現在則反過來。先解決漢城,再包打春川。
下這個決心,蔣百里是有很大壓力的。本來按以前的原則,是先吃肉,後啃骨頭,也就是說,先打以朝鮮軍為防禦主力的春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