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頁 (第1/2頁)
落字無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滿清帝國及其舊的文官機構的垮臺,瓦解了傳統的統一局面,但是如何避免一個新的政治混亂的時期,則是林雲現在需要著手解決的。從他已知的歷史經驗來看。建立西方式議會政治地嘗試證明是無效的,因為這種嘗試與中國的經驗和傳統格格不入。但是帝國的末路在中國大地上已經走到了頭,而且,高喊著革命口號的人是不會輕易放棄他們的理想地。
很顯然,要想避免這樣的混亂,就必須找出一條共同的道路來。林雲自然要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這一點不容置疑。於是在六月十六日,重新宣告瞭自己的立場,並給在廣州的孫中山等人發去一封電報,電文內容略抄如下:
&ldo;廣州孫大總統、各部總長、參議院同鑒:共和為最良國體,世界所公認,今由帝政一躍而躋及之,實諸公累年心血,亦民國無窮之幸 福。大清皇帝既明詔辭位。業經林雲署名,則宣佈之日,為親政之終局,即民國之始基。從此努力進行,務令達到圓滿地位,永不使君主政體再行於中國。現在統一組織,至重且繁,林雲亟願南行,暢聆大教,共謀進行之法;只因北方秩序不易維持。軍旅如林,須加部署;而東北人心,未盡一致,稍有動搖,牽涉全國,諸君皆洞鑒時局。必能諒此苦衷。至共和建設重要問題,諸君研究有素,成竹在胸,應如何協商統一組織之法,尚希迅即見教。&rdo;
這樣一來,孫大總統在廣州便坐不住了,他先於六月十八日遣人前往北京與林雲商談成立民國政府之大體辦法,又於六月二十三日發表電文。稱:&ldo;北京林大帥勛鑒:前日電文獲悉,諸同志皆以組織臨時政府之責相屬,問其理由,蓋以東南諸省欠統一機關。行動非常困難,故以組織臨時政府為生存之必要條件。文既審艱虞,義不容辭,只得暫時擔任。公方以旋乾轉坤自任,即知億兆屬望,而目前之地位,尚不能不引嫌自避。故文雖暫時承乏,而虛位以待之心,終可大白於將來。望早定大計,以慰四萬萬人之渴望。&rdo;
話說到這個份上,林雲自然心中更加有底了,他倒不是害怕孫中山和他所領導的革命軍,只是不想再搞內耗,打內戰。同時,也不想因此造就一批軍閥。他現在需要的是穩定,是發展地時間和空間,哪怕不是絕對的,也要爭取實現大的統一。就讓那些心懷鬼胎的傢伙們多做會夢吧。
對於尚未被革命軍所控制的各地方上的大小官員,林雲也在光緒宣佈遜位之後發了佈告,全文如下:&ldo;現在共和國體,業經宣佈,林雲沗膺組織臨時政府之任,力小荷重,深懼弗勝。竊念政府機關,不容有一日之間斷,現值組織臨時政府,所有舊日政務,目下仍當繼續進行。庶政方新,百端待舉,全賴群策群力,互相匡濟,務以保全治安,共維大同為要務。在新官制未定以前,凡現在內外大小文武官署人員,均應照舊供職,毋曠厥官。所有應行公務,應司職掌,以及公款、公物均應照常辦理,切實保管,不容稍懈,倘有藉端規避曠厥職官者,不獨違背官規,抑且放棄國民義務。竊願在官諸君子,共懍此意!&rdo;
另外,以臨時政府之名義,將退位詔旨致各國公使,轉達各國政 府。德國公使率先表示承認以林雲為首的臨時政府,並轉達了威廉二世皇帝的祝賀。
至此,林雲基本穩定了國內外的局勢,原本定於六月底召開的國事立憲大會,便在六月二十九日正式開始了。廣州方面派來了數十人參 加,其他各省亦合計有二十多人。會議從二十九日開到七月六日,正式頒布了《中華民主共和國憲約》,規定了國家地國號、政體、政府的組織方式等大體內容,到了七月八日,選舉第一任大總統,林雲以全票當選。同時,選出孫中山出任副總統。
遠在廣州的孫中山於七月十日發表電文:&ldo;北京林大總統勛鑒:前日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