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3/4頁)
莫莫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和飛機。
坎寧安全名是安德魯、布朗、坎寧安,出生於愛爾蘭。由於他名字的開頭分別是英文字母abc。所以人們在談論他的時候都習慣的把他稱為ABC。當年丘吉爾擔任海軍大臣的時候,就認識了坎寧安,那時的坎寧安還是一艘戰列艦上普通軍官。由於丘吉爾對這個年輕軍官非常的賞識,加上丘吉爾也在培養親信,所以對坎寧安的軍銜得到飛快的提升。
好景不長,因為一次大戰丘吉爾批准的海軍的達達尼爾海峽中,皇家海軍付出啦沉重的代價也沒能攻下該海峽。丘吉爾就成為英國保守黨的猛烈攻擊物件。無奈之下,當時已經決定要與保守黨合作的阿斯奎斯首相只好免去丘吉爾海軍大臣的職務。而坎寧安也受到海軍內部別的派系的排擠。日子過的是相當的不順利。
不過作為丘吉爾的親信,坎寧安還是在20年裡一點一點的爬到了艦隊司令的位置上。其中丘吉爾的政治資源還是給了坎寧安很大的幫助的。
這次來到北非,坎寧安可以說是肩負重任。雖然坎寧安是海軍將領,但是坎寧安控制陸軍部隊的能力也是很強的。坎寧安到任以後,首先整頓軍紀,很是撤換掉了一批軍官。然後加強了部隊訓練,最後坎寧安又對情報部門進行了徹底的改編。牢牢的控制住了尼羅河集團軍。
幾把火燒過以後,英軍計程車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再也沒有人提撤出埃及的事情了。
坎寧安不是一個安於現狀的人,他的目標不是死守著埃及的邊境,而是率領部隊打敗隆美爾,奪回以前失去的地盤。於是一場規模龐大的進攻戰開始了,坎寧安的進攻像一把匕首一樣正好插在隆美爾的軟肋上。隆美爾那時手裡只有2個正規的德國師,其他的都是一些多國部隊。其中大部分是義大利軍隊,還有一小部分是法國投降政府派遣軍。
隆美爾知道自己的情況,擔憂義大利人根本頂不住進攻。
於是一場千里大撤退上演了。隆美爾帶頭領著精銳的德**隊一退再退,而後面義大利人卻在撤退中不斷的遭受英國人追趕。德意聯軍一撤退就是將近1000公里,不但德意聯軍圍困了242天的託卜魯克馬上要被英國人解救,就連昔蘭尼加(利比亞東部)也給完全丟失了。
這時的坎寧安可謂意氣風發,洋洋得意。可是這卻遭到所有的陸軍將領的一致不滿。這是為什麼呢?你想啊,你一個海軍將領在海上打勝仗再多也不會有人反對的,可是你跑陸軍來不但不打敗仗,還打這麼大的勝仗。這不是抽所以的陸軍將領的臉嗎。
這下可熱鬧了,不管前方還是後方,挑坎寧安毛病的人多了去了。而陸軍所擁有的政治實力也是很強的,每天都會有幾個代表陸軍的議員給丘吉爾打電話,不是說坎寧安違反軍規,就是說他在埃及時手腳不乾淨。(其實每個將領在埃及手腳都不乾淨)
丘吉爾根本就沒往心裡去,還是很堅定的支援著坎寧安。可是風暴愈演愈烈,開始有小報報道了一些坎寧安年青時的風liu韻事,說的有眉毛有眼睛。後來就連政府的喉舌倫敦時報都報道了埃及軍團的違規行為。還在最後惡狠狠的點明說指揮官應負的責任。
而坎寧安打了大勝仗的訊息只是在報紙的戰時簡訊中簡單的幾個字。“我方今日收復埃及一些戰線,戰果還在統計當中。”
因為坎寧安得罪的不是一個兩個人。而是得罪了整個的陸軍。就連遠在印度的陸軍將領都開玩笑似的在電報中對丘吉爾說到“請求掉坎寧安將軍來擔任印度支那最高指揮官,只有在他的帶領下我們才能擋住日軍的進攻。”
丘吉爾不厭其煩,可是也沒有辦法。迫於壓力只好撤掉坎寧安尼羅河集團軍(第8集團軍)司令的職務。於是二戰中坎寧安成了一個打了勝仗被撤換的將領。接任坎寧安的是當時的陸軍中將裡奇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