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6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動物性”而言,人也是一個物種,而人之所以能與動物區分開,正在於人能夠在發展的過程中漸漸去除身上的動物性而形成有助於人類發展的秉性,這些秉性就是做人的基本道理。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雖然文化有所差別,但大家都是人,所以,在教育的時候雖有所不同,但都是在幫助孩子塑造人性。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作為中國人我們更應該多注重對孩子加強中國人所應有的秉性的教育。每個民族都有每個民族所特有的秉性,而這種特有的秉性就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將本民族的傳統不斷的傳承和積澱所形成的。這裡面涉及到一個水土的問題,什麼樣的水土滋養什麼樣的人,中國傳統文化滋養出來的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而西方文化滋養出來的中國人你就會發現越來越不像中國人,當然,也算不得西方人。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那把淮北的土壤挖一部分過來養淮南的橘就養得好嗎?我們現在面臨的真是這樣一種尷尬的局面,正當全世界都在從我們的古聖先賢那裡尋求發展的智慧的時候,我們卻在學習西方的過程中把我們祖宗的東西丟得差不多了。整個社會的大環境就是偏西化的。就連我們的教育也是偏西化的。本來中國自古所重視的當是“教化”,而非“教育”。教育與教化二者差別在於:教育重在“育”,即培育,強調的是借外在力量來塑造孩子;而教化則重在“化”,即消化、感化、內化,此三者不是外力可以辦到的,注重的是孩子對知識、對人生的內在領悟而形成自己獨特的為人處事方式和人生價值。“教育”更多的是關注知識、技術層面的東西,而“教化”更多的是關注一個人人生觀、價值觀這些精神層面的東西。中國現階段的教育之誤區就在於盲目學西方而把“教化”給搞成“教育”了。按道理,本書不應該命名為《家長教育孩子的秘密——人性教育》,而應該用“教化”一詞替代“教育”一詞,包括書中的“教育”一詞,也當都換為“教化”一詞才恰當。但考慮到現如今人們已習慣了“教育”一詞,所以,本書還是都沿用“教育”一詞。我們的孩子從小就缺乏作為中國人就應該有的最起碼的秉性比如:忠、孝、恕、仁、義、禮、智、信等這些傳統文化的教育,而西方的*、自由、平等、崇尚個性這些價值取向拿到中國來,如果孩子缺乏作為一箇中國人所必需具備的秉性作為免疫力,就可能導致*、自由沒形成,形成沒大沒小;個性沒形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我行我束。再平等也不至於要達到老子和兒子沒地位差別的地步吧?再自由也不至於到了不把父母、老師的話當耳邊風的地步吧?同時,缺乏儒、道、釋等關於處世哲學、人生智慧的教育,使得孩子心靈空虛,面對激烈的競爭和生活中的矛盾不能得到緩衝。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自私、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美醜不分、越來越難教育?就是因為傳統文化的缺失導致了孩子缺乏精神免疫力而造成以自我為中心而又矛盾重重,活得不幸福。所以,從大的方面來說,要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一個幸福的中國人,必須加強傳統文化的教育;從小的方面來說,要讓我們的孩子聽得進去父母、老師的話同樣必須加強傳統文化教育。“他山之石”,固然可以攻玉,然而,“我山之石”才是根本,西方尋求我們的古聖先賢的智慧的同時也並未將西方的思想丟掉,而我們卻在學習西方的過程中,把祖宗的智慧給丟的差不多了。就這一點而言,顯然西方是更理性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