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海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假傳我的旨意,你可真會玩兒!你看我怎麼收拾你”
咸豐五年七月初九,康慈皇太后就這麼走了,才44歲,年輕著呢。
第二天,咸豐帝發了個諭旨給內閣,說康慈皇太后的喪事,得派恭親王奕?、怡親王載垣、大學士裕誠、尚書麟魁這些大佬去辦,得辦得妥妥帖帖的,還得按照老規矩來,有啥事兒隨時彙報。這諭旨,挑不出一點兒毛病,規規矩矩的。
可同一天,咸豐帝又整了個“大行皇太后遺詔”,這遺詔可有意思了,是以皇太后的口氣說的:
“我死了以後啊,喪事就按照老規矩辦,皇帝你穿孝服二十七天就夠了。還有啊,那些喪葬用的東西,能省點兒就省點兒,別浪費。”
這遺詔一出,咸豐帝心裡頭那個美啊,心想:“這下好了,我以後要是想減減太后的喪儀規格,這不就有公開的理由了嘛,還堂堂正正的!”其實咸豐並不是捨不得那點喪葬費實際上是對這個皇太后的封號不滿,但是木已成舟,只能在這上面下點功夫了。
七月十一日,咸豐帝這位平時看起來謙恭仁孝的皇帝,又給內閣發了個諭旨,說自己打算在二十七日大祭之後就不穿孝服了。他還說呢,這是為了體諒大行皇太后那謙虛低調的心懷,還有她體貼人的意思,自己不得不稍微克制一下,表示遵守。
到了十二日,咸豐帝又來個諭旨,這次他說:“朕啊,不敢因為自己對皇太后的感恩,就違背了皇太后那謙虛恭和的崇高品德。”所以呢,皇太后就不升太廟了,改升祔奉先殿。
這奉先殿啊,在紫禁城裡頭東側,是明清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廟。就像《明史》裡說的,太祖覺得太廟祭祀不夠表達孝思,就建了奉先殿。成祖遷都北京後,也按這個規矩來。奉先殿雖然規制上比太廟差點兒,有“小太廟”之稱,但跟太廟還是有區別的。咸豐帝這一手,玩得那叫一個“巧妙”,既減了規格,又找了個好聽的理由。
其實這不能說明咸豐就認為康慈皇貴妃不能做皇太后,只是弟弟的做法讓他感覺是皇權受到了威脅,畢竟養育之恩大於天,但是就這樣的妥協了,以後弟弟不知道還要做出什麼樣出格的事情來。
:()大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