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海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晚清光緒年間,軍機處那地方可真是熱鬧,親王們輪流坐莊,跟走馬燈似的。就說光緒二十年到二十四年那會兒,恭親王奕?和禮親王世鐸兩位大佬同時在軍機處上班,那場面,簡直就是“親王雙雄會”啊!
到了光緒三十三年到三十四年,又換班了,這次是醇親王載灃和慶親王奕匡搭檔,倆親王往那兒一坐,軍機處瞬間提升了好幾個檔次,感覺都能跟“皇家親王俱樂部”媲美了。
為啥親王們這麼愛往軍機處湊呢?其實啊,這都是因為時局變了。晚清那時候,清王朝自己也折騰得夠嗆,皇權是越來越鞏固,皇族宗藩的勢力卻大不如前,對皇權構不成啥威脅了。這時候,清朝皇帝心想:“還是自家的親王靠譜,跟國家、皇室那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信得過!”所以,那過時的祖制也就不再堅持了,親王們這才得以在軍機處大顯身手,也算是晚清政壇的一道獨特風景線吧!
咸豐前期,由於兄弟之間關係不錯,奕?這傢伙,當時可是混得風生水起,職位一個接一個地來。先是成了宗人府的右宗正,後來還升到了宗令,這職位啊,就相當於皇家的“大族長”,管著皇家的大大小小事務。接著,他又當上了正黃旗滿洲都統,閱兵大臣,那權力,槓槓的!咸豐帝還特地頒旨嘉獎他:“恭親王奕?,宗人府的工作表現優秀,得好好表揚一下!”
不過,這表面的風光啊,就像那浮在水面上的鴨子,看似悠閒,其實腳底下可勁兒地撲騰呢。咸豐帝和奕?之間,那矛盾嫌隙啊,就像暗流一樣,表面上看不出來,其實底下暗潮洶湧。
想當年皇位之爭的時候,那場面,簡直就是一場大戲,鬥得你死我活的。可一旦皇位塵埃落定,大局已定,那失敗的一方啊,要麼就被勝利的一方狠狠收拾一頓,要麼就乖乖認輸,俯首稱臣。奕?和咸豐帝這哥倆,雖然表面上和和氣氣,但心裡那點小九九,誰還不知道呢?嘿嘿,這皇家的事兒啊,就是這麼複雜。
奕詝和奕?這倆兄弟,在皇位繼承這事兒上,那可是暗地裡較勁,跟打地下拳似的,表面上卻裝得跟沒事人一樣,兄弟情深,從沒公開撕過逼。說白了,他倆與其說是在爭皇位,不如說是在道光帝面前爭寵,看誰更能討老爸歡心,好將來坐上那讓天下人都羨慕敬畏的皇位寶座。
當奕詝登上皇位之時,年僅二十歲的他正值青春年華、意氣風發之際。而此時的奕?則更為年輕,剛剛年滿十八歲,同樣也是一個充滿朝氣與活力、血氣方剛的小夥子。
奕詝甫一登基,無論是因為謹遵先皇遺命而感到無可奈何,還是想要藉此機會向朝廷內外展現出他們兄弟二人之間親如手足般的情誼,亦或是考慮到“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種現實情況的迫切需求,他都必須要重用這位弟弟——奕?。然而,話雖如此,但咸豐帝心中卻猶如一面明亮的鏡子一般清晰透徹。他深知奕?這個年輕人曾經乃是自己爭奪皇位時的強勁對手,並且其才華和智謀還要勝出自己一籌。面對這樣的局面,他怎能不時時刻刻保持警惕並加以提防呢?畢竟,那高高在上的皇位,試問有誰不想安安穩穩地一直坐下去呢?因此,對於奕?,咸豐帝採取了一種極為微妙且複雜的態度:既要充分利用他的才能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同時又要小心翼翼地防範著可能來自於他的威脅。可以說,咸豐帝內心深處的那把小算盤正噼裡啪啦地撥打個不停呢!
奕詝登上皇位之後,大筆一揮,給奕?冊封了一個名號——“恭王”。這個封號乍一聽似乎挺不錯的,但細細品味起來,這裡面的門道可多著呢!簡直就是奕詝對奕?的一種含蓄警告和敲打。
彷彿奕詝在笑眯眯地對著奕?說道:“老弟呀,想當年咱父皇在世之時,看在兄弟情分上,給了你個親王噹噹,那可是給足了你臉面啦!不過嘛,你可千萬別因為這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