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3/4頁)
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拿鐵咖啡。歐洲人崇尚複雜精妙,日本人偏愛小巧玲瓏,美國人則青睞氣勢磅礴,對超大規模更是情有獨鍾。
這也正是中國令美國憂心忡忡的原因所在。中國是這樣一個國家:其龐大的人口規模就使美國相形見絀。中國的人口有13億,多達美國的4倍。100多年來,美國的傳教士和商人一直躊躇滿志,幻想著要拯救10億人的靈魂、消除20億人的腋臭,但這始終也不過是做夢而已。中國是很龐大,但卻相當貧窮。賽珍珠的暢銷書《大地》(The Good Earth)(後來改編成了戲劇和電影)是這樣描述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舊中國的:疲於奔命的農民、慾壑難填的地主、饑荒和洪水、瘟疫和貧困,一幅農業社會的慘淡景象。
拿破崙曾經說過(也許是他人杜撰的)一句名言:“讓中國沉睡吧,因為它一旦醒來,世界將為之震顫。”中國似乎就是按照拿破崙的指令,昏昏沉沉地睡了將近200年,成了供列強爭雄的俎上之肉。歷史上,日本曾經對中國亦步亦趨。但在20世紀的一段時間內,無論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時期,日本在戰場上都強於中國。
中國的甦醒使其國內經濟和政治局面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崛起的中國在融入世界的同時也被世界改造著。從廣義上說,後美國世界受“全球化”和“民族主義”這兩大力量的支配,中國目前也正不遺餘力地在這兩大力量之間進行調和。一方面,經濟和技術上的競爭壓力迫使中國融入世界,但同時也會造成國內的裂變和社會的動盪,因此中國一直在尋求以新的方法使日益多元化的社會保持統一。另一方面,持續不斷的增長意味著中國越來越躊躇滿志,對地區乃至世界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從很大程度上講,後美國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將取決於中國如何在“融合”與“分裂”這兩大力量之間實現平衡。
歷史學家回顧20世紀的最後幾十年時,往往不約而同地將1979年視為一個分水嶺。這一年,前蘇聯入侵阿富汗,這個超級大國由此成了自己的掘墓人。也是在這一年,中國啟動了經濟改革。中國改革的訊號是在1978年12月一次出人意料的會議上發出的,那就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正式會議召開之前的一次主席團會議上,剛上臺的中國共產黨新領導人*發表了重要講話,號召全黨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讓事實(而非意識形態)為中國指引發展道路。歷史證明,這是中國當代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講話。*強調:“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從那以後,中國就是這樣做的,從而走出了一條務實的現代化道路。
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果令世界震驚。30年來,中國經濟以年均9%以上的速度增長,這是有史以來主要經濟體的最快增長速度。同期,中國大約有4億人擺脫了貧困,如此大規模地減少貧困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也是絕無僅有的。中國的人均收入也增長了近7倍。30年來,儘管中國曆經挫折和偏差,但它畢竟實現了所有第三世界國家都夢寐以求的目標—脫貧致富。經濟學家傑弗裡·薩克斯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是世界歷史上最成功的發展樣板。
中國的甦醒(2)
中國的變化之大令世人難以想象。30年時間裡,中國的經濟總量每8年就翻一番。1978年,中國的空調年產量只有200臺,到2005年就增加到4 800萬臺。目前,中國一天的出口額就超過了1978年全年的出口貿易額。在此期間,對於任何一個到過中國的人來說,數不勝數、天翻地覆的變化都會令你眼花繚亂。15年前,我第一次去上海浦東時,那裡還是一個沒有開發的村莊。如今,那裡已經成為上海市的金融中心區,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像一座座巨塔拔地而起,上面鑲嵌著精美的玻璃和金屬材料,每當夜晚燈火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