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奏章 (第2/2頁)
破虜將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使大軍無後顧之憂。
而他花筆墨最多的是監修靈渠的史祿,認為其功績卓著,靈渠的建成不僅是百越取勝的關鍵,而且還將是未來朝廷治理百越的命脈。
他甚至還說了這麼一句話,千秋萬世之後,或許微臣等早已無人可知,但這條靈渠卻將名留青史,為後人所傳頌。
嬴政手下的文臣武將不少,但對於工程如此重視的卻並無一人,但嬴政卻很認同他的判斷。
“說的好!”他看著輿圖,在湘水和灕水之間的靈渠極為醒目,按照上次史祿的奏報,只差最後一段就能竣工了,趙高也貼心的將其標了上去。
“傳旨,有功將領記錄在案,等百越戰後一併封賞!至於史祿嘛,哪一天靈渠貫通無虞,朕就升任其為南越諸郡轉運使,統管朝廷與其之間的物資往來、通商貿易。”
馮毋擇、趙高連忙領命,而身邊的張良也讚道:“陛下英明!如此一來,中原與南越諸郡連為一體,不可分割!”
“嗯,陳恢是扶蘇身邊的人,王翳是馮毋擇的手下,至於任囂,則是王翦老將軍推薦的,可見李信胸懷寬廣,既有容人之量,也有識人之能,這才是國之干城應有的模樣。”
眾人聞言,心中都是一震,看來陛下對於李信的不拘一格,敢於用人很是欣賞,因為“國之干城”這四個字以往只用在王翦、王賁父子身上,李信是獲此讚譽的第三人。
李信奏章的後半部分則是關於懷家之事,他倒也沒有隱瞞,將其到達枳縣之後所發生的事情,以及相關應對說了一遍。
在奏章的最後,他寫道:巴蜀緊鄰漢中,土地肥沃,百姓富足,是咸陽的後院,而懷家又是當地最大的民間勢力。
既要對其懷柔,給予其恩賜,讓其成為朝廷財賦的重要來源和巴蜀穩定的壓艙石,又要有所監管,避免其牽涉到朝廷政爭之中。
至於扶蘇與其的關聯,以及朝中大臣收受好處之事,他自然是一概沒提。
原本懷清之死的疑案是他頗為頭疼的一件事,想不到李信竟然如此順利的解決,也讓嬴政對於其處理政務和複雜關係的能力多了一份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