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阿榮博堪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佛陀的教言可以透過文字流傳下來,而佛法的真諦只存在於上師心裡。它的傳承只有一條途徑,那就是以心傳心。
當你放下成見、偽裝和打算,不再牽掛、焦慮和希求,你的心才真正敞開。只有到這時,你才有可能去接收上師一直在試圖傳遞給你的資訊。
敞開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它意味著淡化你我之間的界分,而我們的生活卻是建立在分別心上的。整個人生似乎都耗費在分別這個、那個,好、壞,接受、拒絕上了。
我們把事物與概念聯絡,把概念與情緒、態度聯絡。如果你的分別能力稍弱,別人就會把你看成智力低下。正是因為全社會都極力推崇分別心,人與人之間才會這樣疏離,世界才會這樣四分五裂。
分別心使我們用孤立、分離的眼光看待事物,萬事萬物之間的聯結便在我們眼中消失了,所以我們很難以包容的心面對世界,而且相信自私就是利己。
有人不知道怎樣印證自己的修行是否有偏差,方法其實很簡單:看看你的&ldo;自我&rdo;是否依然強大,你與他人、與世界之間的界分感是否依舊強烈。
上師幫助我們弱化分別心,訓練心的開放能力,有時候,他會採用激烈的手法,像帝洛巴對待那諾巴那樣。看上去帝洛巴上師一直在想方設法虐待他的弟子,而那諾巴毫無怨言地全部接受下來。暫且不談這兩位大德各自的成就,單是他們之間的默契交流已經令人嘆為觀止。
帝洛巴以常人無法接受的方式,一次次想探底那諾巴心理承受力的極限,而那諾巴,這位出色的弟子,一次次向上師證明他的心足夠開放。他不愧為帝洛巴法脈的繼承者,在他的心與上師心之間,溝通至為徹底。
我們認為自己相當開放,沒有多少分別心,可當上師吩咐我們去做什麼,第一反應仍然是要判斷,有時還會因為不認同而猶豫或拒絕。不是說我們不信任上師,而是無始以來形成的習氣,遇事一定要作評判,稍有不順就要反彈,問題就在這裡。
上師是我們決心恭敬、友善相對的人,對他尚且如此,對其他人、其他事會有什麼反應可想而知。因此,上師讓我們以他為對境,學習以開放、柔韌的心待人處事。&ldo;不違背上師教言&rdo;,不是要樹立上師的權威,而是為了培養我們平靜接受一切際遇的能力。
前輩大德曾建議想跟隨上師學法的弟子,要像渡船那樣被人呼來喚去而毫不厭倦,或像鐵匠鋪裡的鐵砧被冷的熱的輪流打擊而真心不改。
世間萬物相互聯絡,我們如果能對一個人完全敞開心扉,就能對整個生活開放;如果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與一個人溝通,就能和整個世界溝通。我們將習慣於欣賞和尊敬周圍的每一個人,就像多年以來欣賞和尊敬我們的上師,那份開闊而謙卑的心,直接來自上師。
我們這時才知道寂天菩薩所說的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當你看任何一位眾生,都懷著真誠和慈愛去看,並且觀想:依靠仁慈的眾生,我將大徹大悟。
從扭捏作態、浮想聯翩,到落到實處修行,上師不露痕跡地幫助我們調整心態。隨著修行的不斷長進,我們與上師的情義更加深厚溫馨。上師是佛,但他並不是那廟堂之上金色臉龐的偶像。面對上師,我們既有對佛陀的恭敬,也有對另一個生命的發乎真情的關愛。佛菩薩遊舞人間,示現如凡夫般的生老病死、喜怒哀樂,這一切都大有深意。
記得法王如意寶圓寂後不久,我到成都,幾位居士來見我,問:&ldo;法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是該高興還是該傷心?&rdo;法王如意寶已得佛果,娑婆世界對他來說同極樂世界沒有差別,但對我們凡夫來說,娑婆世界、極樂世界有天壤之別。法王如意寶為了引導我們,一生倡導發願往生極樂世界,而且自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