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第1/2頁)
杜海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老太爺終究去了,可那沒說完的一句話卻讓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當夜子軒拿出了那半張圖紙,可卻怎麼也沒有研究明白,那另外的半張圖紙會在哪呢?振邦身上的掛件又會隱藏著什麼秘密呢?
彭哲和李聰一口氣讀完這一篇日記,已是大氣不敢出,想不到這老宅中還隱藏著這麼一個天大的秘密,現在他們也已知道這個叫葛錦雲的女人就是廖家解放前的最後一任女主人。而裡邊提到的子軒則是男主人,那他們的獨子振邦呢?按年紀推算,現在如果活著也應該是70多歲的年齡了,他還活著嗎?現在又會在哪裡呢?那日記中所說的金條呢?應該是沒被發掘,因為這麼一大筆財寶,如果已經被發掘,那肯定是一條爆炸性的大新聞,但他們的記憶中都沒有這種報導,而且來坪山前,彭哲還特意到省檔案館去查過一些老坪山縣的資料,裡邊也不見有任何這方面的記載。
他接著又往下翻,但後邊卻什麼也沒有了,他正有點失望,忽然從本子中飄出一頁紙。彭哲連忙撿起來,湊到燈下開啟一看,卻是一張白紙上面畫了一個梅花形的掛鏈。
&ldo;對了,這肯定就是日記裡提到的那條掛鏈的圖樣。&rdo;彭哲興奮地說。
李聰也皺著眉頭點了點頭,&rdo;應該是了,只是不是實物。&rdo;
&ldo;那玉墜子究竟會隱藏著什麼秘密呢?那兩張圖紙中的另一半又會在哪呢?廖家的後人又會到哪去了呢?這裡隱藏著太多的未知和秘密了,可惜日記裡卻沒有記錄了。&rdo;彭哲忽然對這件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兀自沉思著,猛聽見李聰伸手向前一指。喊了一聲。
&ldo;你看窗稜!!!&rdo;
第一卷 第三章 二\驚變
二、驚變
作為廖氏家族的唯一嫡系長孫,廖振邦其實並未真正享受過那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奢靡富家子生活,相反,由於家風嚴謹,從小知書達理的廖鄭邦在坪山縣解放後以當時的小小年紀和父親廖子軒還有母親葛錦雲一起積極地投入到了建設新中國的滾滾大潮中。
廖子軒眼見偏遠的坪山教育滯後,深諳知識富國知識強國的他毅然傾其家財,在人民政府的鼓勵幫助下,創辦了坪山中學,並擔任了首任校長。
振邦在成年後也繼承了父業,在坪山小學當了語文教員。1955年,他娶了同在中學任課的英語教員張玉,次年便生下了一個女兒,取名廖琳。其時三代同堂,一家五口再加上幫忙料理家務做飯的劉媽和一位修葺花木灑掃庭院的花工,七人在廖家老宅中雖說有時顯得冷清,但生活也其樂融融,少生齷齪。
然而就在八年後,一場突如其來的惡疾競突然奪去了廖子軒夫婦的生命。廖家也一下子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
臨終前,廖子軒又把那個紫檀木匣交給了廖振邦,只說是老太爺留下的一份念想。但其中隱藏的秘密對於廖振邦來說卻還是不得而知。
鬥轉星移,時光飛逝。轉眼間歷史的車輪已滾滾駛入了1966年的歲末。此時,席捲中國大地的文化大革命運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坪山縣也不能例外。城鎮裡到處是漫天翻卷的紅旗和張貼得滿世界都是的大小字報,高音喇叭也整天價沒日沒夜地吼叫著,各種群眾批鬥大會也天天不斷。工廠停工,學校停課。學生娃和年輕人都戴上了紅袖標鬧起了革命,造上了反。而廖振邦和張玉則被劃為大地主、大豪強的狗崽子,給從學校趕回了家,每天進行著無休止的檢查、反省,還要定期參加各種批判會,接受揪鬥。
這天中午時分,廖振邦剛從工作組那交代完問題,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老宅。剛跨進大門就聽見尚年幼不諳世事的女兒喊著&rdo;爸爸&rdo;向他歡笑著跑來。廖振邦強打精神笑著抱起了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