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紹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沒有躺在床上的瘸子每月領一定數量的大米,靠這份米和他們在醫院內飼養的一些雞和豬, 他們足以維持生活。所有這些都充分付給,沒有失誤。同時因為那些被接納入院的人一般都 是患有不治之症,所以他們得到終生的贍養。奉賦稅監督官之命而被接納入院的人都登記入 冊,每年醫院的官員要報告花費數字和救濟貧病的情況,如有差誤或翫忽職守,那他們就會 因此受到嚴懲。(英國c&iddot;r&iddot;博克舍編,何高濟譯,《十六世紀中國南部行紀》, 中華書局)
&ldo;生老病死&rdo;雞毛官(2)
宜加說明的是,克路士所謂&ldo;跛子&rdo;和&ldo;瘸子&rdo;,泛指喪失了勞動謀生能力的殘缺人,所謂 &ldo;醫院&rdo;,則是指殘疾人收容所,中國人的叫法是悲田院、養濟院、安濟院等。所謂&ldo;醫院 的官吏&rdo;,就是指那些受政府指派管理這些機構的人,其實並無官職編制。
生有養和死有葬,是傳統中國禮儀文化之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東漢時官營公墓和公 祭的史實,是明白無誤地寫在《後漢書》裡的。不過,直到北宋神宗時,才有了詔令全國各 地經營&ldo;義冢&rdo;的制度。到了宋徽宗時,據說是蔡京出的主意,在義冢的基礎上普遍開設&ldo; 漏澤園&rdo;,意思是皇恩之澤如雨露普施,也別把那些死人或枯骨漏掉。於是全國州縣都設定 政府出資經營的公共墓園,兼辦殯葬事務。凡平民家無地安葬死者的,都可以廉價入葬公共 墓 園。無主死者或貧困家庭可以免費入葬。這些工作,都被納入地方官員的考核。所以趙翼認 為,如果嚴嵩可當養濟院院神的話,那麼蔡京也可以在漏澤園中享受香火了。
有些讀者或許會產生疑問:向來都知道封建政府只會壓迫老百姓,怎麼會關心起老百姓 的生老病死了呢?這裡也有幾個原因:其一,國家的財政收 入就是賦稅,而人口就是賦稅的源泉, 保養人戶的長遠利益,也就是養雞取蛋;其二,恤幼養老、生養死葬這些傳統文化觀唸的影 響,當然是不能小覷的,而且聽任屍骸任意棄置或淺埋浮殮,還會引發瘟疫流行的嚴重後果 ;其三,州縣衙門憑什麼認認真真或者至少是裝模作樣地去幹 這件事呢?先別說它們都是考核政績的內容,就以州縣的等級、編制的多少都與本地方人戶 數目相關這一條來講,對其也是刺激因素。
同&ldo;掌孤&rdo;之官的消失相同,州縣衙門裡也沒有養濟院、安濟坊、漏澤園一類機構的專門 編制,也是以雜職掌管。所以,和&ldo;設官不給祿&rdo;的僧官、道官、醫官們相比,這又屬於既 不設 官也不給祿的更次一級了。可是即便如此,想巴結這些職務的人也真不少。從虛名上講,編 制上沒有,習慣上卻同什麼保正甲長啦差不多,好歹也算是個編制外的&ldo;雞毛官&rdo;吧?而且 這個&ldo;雞毛官&rdo;的&ldo;級別&rdo;特別高,是受州縣衙門委任的。其實在明清時代,好多州縣裡的 這一類雜職全被主官次官帶來的師爺、親屬們給佔據了,要不就是給有錢有勢的鄉紳給瓜分 了,那&ldo;官&rdo;名兒似乎就更順了一些。再從實際利益上講,可以上下其手通同弊合的機會就 更多了,地方財政撥給和社會募捐這兩項經費大宗,還愁養不肥自個兒?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清人諸畝香著《明齋小識》中說,他的故鄉青浦縣的養濟院地處西虹橋畔,有屋十餘間, 收養定額是45人,每人每月給米二斗四升,給錢45文,於每月初二去縣倉領走。其實這院中 根本 沒有這些人數,管院人專吃&ldo;空額&rdo;,每到初二時,去僱一些人來應名冒領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