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章 (第1/4頁)
望三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說好了佛,但男人的熊熊野心還是冷水也澆不滅,顧元白都覺得自己有些反覆無常,頗有些瞭解康熙晚年的心情。
知道自己快死了,知道自己做的這些事情都是白做,甚至知道未來的掌權者就在自己身邊。
但不想放權,心不甘情不願,也不想殺了未來的掌權者,因為如果殺了書中的主角,還有誰能做得比主角更好呢?
正是因為如此,顧元白麵對著薛遠和褚衛時感覺很是複雜。
聖上的傷處看起來太過嚴重,他們下手揉的時候,感覺就是在施罪。
但接二連三的告病之後,顧元白察覺不對,他派人帶著御醫前去和親王府,讓他們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而此時,春風回暖,也到了張貼會試成績的時候了。
顧元白作為皇帝,自然有著提前知情的權力,禮部尚書將名單送到他這,笑著道:“頭名就是褚大人家的獨子。”
顧元白點了點頭,視線往下,將前十名看了一遍後問道:“前三名的卷子在哪?”
禮部尚書將卷子遞給顧元白,顧元白先看了一下諸位考官的審批,又去看了這三人的策論。
今年的策論是顧元白親自擬定的,一是三問大恆朝農生政策,二是問邊關互市,這樣的題目很容易寫大,但要是寫小、寫到細枝末節,才是不容易的事。
一是為考察舉子們是否腳踏實地著於國之根本,二是顧元白想看看他們的目光是否短淺。若是迂腐不開竅的書呆子,那還不如不錄用。
和顧元白觀點一致的人被錄用,觀點迂腐不統一的人將被摒棄,長久下去,顧元白的想法執行起來會更加通暢,湧入朝廷的一股股新鮮血液也會在同保守派的對峙中徹底成為皇上的忠誠守衛者。
科舉,也可以說是在馴服知識分子思想的一個過程,使他們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和君王統一。
今年的主考官顧元白點的是實政大臣,做實政的喜歡腳踏實地,因此最終的這前三名,寫文章的功夫算不上篇篇錦繡文章,但卻各有想法,能貼合大恆國情寫的紮紮實實。
顧元白一個個看得仔細,看到最後一篇時忍不住笑道:“寫得好!”
禮部尚書好奇,上前一看,原來是第三名一位山東的學子寫的策論。
排在山東學子前頭的無論是褚衛還是常玉言,都是行文流暢涵義深遠、讀起來讓人酣暢淋漓的好文章,這篇倒是寫得樸實無華,用詞精簡無趣,若不是內容著實出彩,怕也不會被點為第三名。
如今瞧著聖上看得認真,禮部尚書也不禁感嘆主考官的敏銳,又感嘆這名學子的幸運,瞧著聖上這模樣,莫約是將這學子給徹底記住了。
顧元白將這一篇文章來來回回看了數遍,最後抬眼一瞧,記住了寫下如此精妙文章人的名字。
山東青州府孔奕林。
貢院門前已經圍了裡一層外一層的人。
士兵拿著紅紙從貢院中走出來時,圍在這的人一陣喧嚷,一個勁地前擠。士兵怒道:“別擠!別擠!都往後退一步!”
“快快快,張貼布告了!”
“我中了我中了!”很快就有欣喜若狂的聲音響起,“我中了!”
兩旁的酒樓茶館上也坐滿了人,有人聽著下方的熱鬧,實在忍不住地站在欄杆旁伸著脖子往地下望,心裡焦灼得很,但脖子伸得都要斷了也看不見紅紙上的一個字。
派小廝下去看榜的人面上強作鎮定,但眼睛已經無神,時不時從樓梯上掃過,每過一秒的時間都是折磨。
欣喜若狂的人意氣風發,一聲聲“中了!”引起旁人羨豔的目光,一朝天上一腳地下,一張紅紙便讓許多人為之瘋狂。
褚衛原本很淡定地坐在茶館中品茶,但一聲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