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這和佛祖有什麼關係? (第2/3頁)
海底漫步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面對這位小師叔十分乖巧,立刻向原野合什行禮:“是,不知施主有何疑問?”
原野把問題重複了一遍,法行同樣面露困惑之色:“施主是指什麼?是哪裡看不懂?”
原野換了個問法,指著遠處的“制臘工坊”問道:“你們是怎麼學會制臘的?”
法行恍然,再次合什一禮:“這說起來話就長了,這是鄙宗祖師空嚴上師遠赴宋國求取佛法時,靈光一現,立地頓悟,悟出了此法。返回本宗後,便傳授給各支僧眾,以為護法之用。”
“立地頓悟?”原野難以置信,“佛法還能悟出生產工藝?”
“南無阿彌陀婆耶,佛法無邊,智慧無窮。”法行雙手合什,口宣佛號,再斜眼看看智如,估計原野是本支老祖的客人,也就多解釋了一句,“智慧也有其因果,空嚴上師精研佛法,深入紅塵,在宋國一處工坊內才有此機緣,實乃佛祖所賜之果。”
這不就是抄的嗎?
那個空嚴老禿驢八成在大宋的制臘作坊裡臥底了一兩年吧?只看一兩眼,怎麼可能把工藝流程抄的這麼完善?怎麼可能搞到各種配方和機械設計圖紙?
就是我這個學習過科學方法的現代人,也不敢說看兩眼就能復原出古法生產工藝!
而且你們抄了都不肯承認是抄的嗎?這明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幾代甚至十幾代人的精益求精,累積出來的工藝!
這和佛祖有什麼關係?
原野一時眉頭緊皺,又遠遠指著造紙作坊問道:“那造紙工藝呢?”
造紙術雖然漢代就有了,但工藝技術一直在精益求精,剛才他過去瞄過一眼,發現工藝技術含量也相當高,生產流程十分絲滑。
法行回憶了片刻,他就是工坊的管理者之一,對技術來歷倒很清楚,“造紙的方法似乎是百餘年前從心德寺交換所得!心德寺之前有位上師,也曾遠赴宋國求法,帶回了許多種造紙方法,交換給我們幾種。”
“哦?換的?你們用什麼換的?”
“用幾種漆料方子,好像是!大概如此,已經過去太久了,寺內典籍也未曾詳記。”
“漆料方子也是在宋國工坊內‘頓悟’所得吧?”原野對這些無恥的曰本和尚快沒話說了。
“阿彌陀佛,確實是由本宗祖師偶有所悟,依舊為佛祖所賜。”法行算是承認了,但在不肯明說這些工藝技術和中國有關係,是抄來的,一概推到佛祖頭上,和現代日本基本一個尿性——現代日本對外多少肯承認曰本文化受華夏文明影響很深,主要是日語裡的漢字太多,一望即知,沒法耍賴,但關起門來,他們是從不肯提這方面的事,一概模糊論之。
甚至會宣稱古中國早亡了,現代中國和古代中國沒關係,這樣他們身上就不用背“債”,民族自尊心也就能得以保全。
這種不要臉的無恥姿態讓原野頗為厭惡,但他現在也沒招,總不能讓他現在就把法行按在地上打一頓,打得他口鼻噴血,逼他承認他祖宗偷技術!
那沒用,明顯並不止法行一個人這麼想,他現在也沒本事把全寺和尚都打一頓,都殺了。
只是他心中就更不爽了。
他踢了踢一旁的木桶,向法行譏諷道:“那這桶肯定也是‘頓悟’出來的了!”
“桶不是!”法行還真是清楚,“施主有所不知,制桶方法是書上所授。”
“書上所授?”
法行看在“智如小師叔”的面子上,猶豫片刻,去取了一本書來遞給原野,而原野接過來一看,是《木石十二等抬遺錄》。這本書他在現代都沒聽說過,又翻開封面看了看作者,是木石散人,還是沒聽說過,大概是道號?
或是筆名?化名?
文人寫這種技術書籍太丟人,所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