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第1/2頁)
[美]斯塔夫理阿諾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西哥特人在亞拉里克的率領下,進軍義大利,於410年洗劫了羅馬城(這一事件當時轟動整個帝國,不久後再度發生),最後,在高盧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安營紮寨,建立了羅馬帝國境內的第一個日耳曼王國。匈奴人步西哥特人之後塵,在匈牙利平原建立基地,由此襲擊羅馬帝國東、西部諸省。452年,他們在令人畏懼的首領阿提拉的率領下,突然出現在未設防的羅馬城門前。據說羅馬教皇利奧一世說服了匈奴人的這位首領,羅馬城萬倖免於難。這雖不足為信,但不論怎樣,阿提拉的確沒有攻城而掉頭北上。一年後的一個早晨,人們發現他死於動脈破裂,身邊還躺著一天前剛和他結婚的日耳曼公主。阿提拉死後,他的帝國隨即崩潰,匈奴人從此從歐洲歷史中消失。
然而,匈奴人的大肆破壞,粉碎了羅馬帝國對西部諸省的控制,實際上,這時日耳曼部落可隨意越過邊境,移居帝國境內。汪達爾人遷渡萊茵河,經由高盧和西班牙,越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北非,在此建立了一個王國。從新建的基地出發,他們轉而由海上進攻,455年,一支遠徵隊洗劫了羅馬城。與此同時,勃艮第人佔領了羅訥河流域;法蘭克人則正在高盧北部擴張,並深深紮根於那裡;407年,當最後一批羅馬士兵撤離英格蘭時,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迅速侵佔了該地。當地的凱爾特族居民逃進蘇格蘭和威爾斯山區,盎格魯-撒克遜人從此成為英格蘭的主要民族。正是在這些相繼崛起的日耳曼三國的控制下,西羅馬帝國崩潰了。476年,末代皇帝羅慕路斯&iddot;奧古斯圖魯斯被日耳曼人首領奧多亞塞廢黜,這一事件標誌著西羅馬帝國的終結(見第八章第八節)。
歐洲事態的發展,至此乃世所周知。西羅馬帝國同漢王朝和發多王朝一樣,最終屈服於蠻族。而且,6世紀時,帝國的崩潰給西方造成的後果,似乎與中國的情況相同。589年,隋朝最終統一了中國,大約與此同時,法蘭克國王和東羅馬帝國的皇帝似乎也在重新統一歐洲。
法蘭克人起源於萊茵河下游,5世紀由此移居高盧北部。在這段動盪不安的歷史中,他們只充當了一個微不足道的角色,直到墨洛溫王朝的國王當政時,才成為西方最強大的民族。墨洛溫王朝最傑出的國王是克洛維(481-511年),他聯合法蘭克各部落,打敗羅馬人、拜佔廷人和西哥特人,把從庇里牛斯山脈,經高盧,到德意志的大片領土結合在一起,形成王國。克洛維獲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皈依了天主教,這不僅使他贏得教皇的支援,而且得到了當地高盧-羅馬人的援助。墨洛溫王朝似乎很有可能重建西羅馬帝國,並透過增加萊茵河東岸法蘭克人的領土。擴大帝國的版圖。
君主坦丁堡的統治者,同樣具有恢復帝國的雄心。西羅馬帝國土崩瓦解的同時,東羅馬帝國卻因強大的海軍勢力,豐富的財源以及首都的天然力量而安然無恙,它的首都位於歐亞兩大陸間的海峽的岬角上。蠻族的侵略雖摧毀了羅馬城,君主坦丁堡卻倖免於難。實際上,在1453年被突厥人攻克之前,它又生存了500年。這幾個世紀中,東羅馬帝國發展起一種獨特的文明,一種由希臘、羅馬、基督教及東方諸成分混合而成的文明。為強調這一獨特性,東羅馬帝國通常又稱為拜佔廷帝國,如此命名是因為,首都君主坦丁堡是在古希臘殖民城市拜佔廷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西部諸省成為各日耳曼王國後,拜佔廷皇帝的宗主權自然隻眼於原羅馬帝國的東半部,即: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敘利亞和埃及。這種限制是查士丁尼大帝(527-565年)所不能接受的。查上丁尼血統上更是伊利裡亞人,感情深處卻是西方人。他用拉丁語說話、思維,決心收復西方領土,恢復原羅馬帝國。他的一位將領貝利薩留率領一小文裝備精良的部隊,一年內就佔領了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