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第1/2頁)
[美]斯塔夫理阿諾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文化領域,印度佛教傳教士也在這些世紀裡將他們的教義傳播到周圍所有的國家。以乞討為生的祭司們可以泰然地週遊於彼此敵對或秩序混亂的諸民族中間,因為他們太窮了,不值得搶劫,而且,他們周身又為一種超自然的獻身氣氛所環繞。搶劫或傷害這種人的動機也是不存在的,因為唯一的報答只是有可能遭到來自上天的懲罰。因之,印度的佛教和婆羅門教傳播到周圍所有的國家,並在傳播過程中,使一切文化獲得大發展(見第七章第三節)。文化的交流決不只是單向的。來自北方的一批批入侵者隨身帶來了希臘、波斯和中亞的種種影響。公元1世紀時,一個新的宗教‐‐基督教‐‐由海路傳入印度。據傳說,聖多馬於52年前後抵達印度西南部的馬拉巴爾海岸,在那裡他建立了許多教堂。然後從那裡經陸路旅行到東海岸,不過到東海岸後,他的佈道遭到強烈反對,並於68年在馬德拉斯附近被人殺害。但是,他在馬拉巴爾地區的工作結下了豐碩成果,那裡有相當多的基督教團體一直存在至今無。
五、笈多古典時代
公元4世紀時,偉大的笈多時代‐‐個前幾個世紀中的入侵者被同化、各種文化潮流結下豐碩成果的時代‐‐開始了。這是印度文明的古典時代,可與西方的早期帝國或奧古斯都時代相比。笈多帝國同孔雀帝國一樣,以恆河流域的摩揭陀國為根據地。這一國家在孔雀帝國崩潰後設法維持了自己的獨立,然後乘貴霜帝國潰滅,開始再一次將勢力擴張到由貴需帝國潰滅所造成的權力真空地區。
笈多時代開始於約320年旃陀羅笈多一世登基之時,笈多帝國在他孫子旃陀羅笈多二世(375至415年在位)的統治下,臻於極盛。旃陀羅笈多二世極力擴張,直到將他的帝國從印度河擴充套件到孟加拉灣、從北部山區擴充套件到納巴達河為止。這些疆界構成印度斯坦傳統的邊界線‐‐這是值得強調的一點。在政治上,笈多帝國是一個北印度帝國,並未包括整個半島。實際上,當時的南印度在許多方面是與世隔絕的,因為溫迪亞山脈仍是將半島一隔為二的有效屏障。南方諸民族操的是德拉維語,包括泰米爾語、泰盧固語和卡納拉語,與北方人所操的印度雅利安語不同。另一方面,南方又接受印度教、佛教及其社會習俗,並將梵語作為其經文和學習的用語。這樣,形成一個單獨的文明,它不管諸民族根本不相同的種族和語言背景,也不管南方數國獨立並存的局面,牢牢地將形形色色的民族結合在一起。
笈多帝國似乎享有過引人注目的繁榮,而這一繁榮由於旃陀羅笈多二世實行貨幣改革、採用標準的金幣和銀幣而又得到進一步的促進。當時,無論半島內的貿易還是對外貿易,其貿易量均達到新的高度。沒多統治之際,安全的程度也有了提高,這在對外貿易貸款的利息率的降低這一點上反映出來:孔雀時期,貸款的利息率為240;笈多時期,降為20%。當時,最重要的一個工業是紡織業。紡織品包括絲綢、平組細布、印花布、亞麻布、毛織物和棉布。這些東西由於國內外市場的需要而被大量生產。其他重要的行業有治金業、製陶業、雕刻業和寶石切割磨光業。
從中國佛教朝聖者的報告判斷,笈多帝國的統治比孔雀帝國溫和。法顯曾在401至410年間在印度逗留,週遊了一所所寺院;印度禮儀周到的服務和普遍的繁榮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發現,雖然王朝信奉印度教,但並不歧視佛教徒。鄉村是-派安寧、繁榮的景象,不象在孔雀帝國統治時,受到警察和密探的騷擾。法顯還注意到:
人民眾多,都很幸福;他們無需登記自己的家庭成員,也不用侍候任何地方行政官或留心他們訂下的規章制度;只有耕種王室土地的人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