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頁 (第1/2頁)
[美]斯塔夫理阿諾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誠然,法國在19世紀逐步建立起一個僅次於英殖民帝國的新的殖民帝國。但是,對世界歷史而言,重要的事實是法國在18世紀丟失了北美洲和印度。這意味著格蘭德河以北的美洲以後將發展成為操英語的世界的一部分.俾斯麥後來評論說,美國和英國操同種語言這一事實,是近代外交中最重要的一個成分。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事態發展已支援了這個觀點。
法國被逐出印度也是一個具有世界意義的歷史事件,因為它意味著英國人將在那裡代替莫臥兒人。英國人一旦在德里安頓下來,就完全走上通往世界帝國和世界首位的道路。正是由於範圍廣闊、人口稠密的次大陸所提供的這塊無與倫比的根據地,英國人能在19世紀擴張到南亞其餘地區,然後遠遠地擴張到東亞。
英國歷史學家j.r.格林對1763年的和平解決所引起的這些發展的世界性涵義作了很好的概述:
七年戰爭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也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到現時為止,歐洲國家的相對重要性已從它們在歐洲範圍內的屬地獲得。但是,從戰爭結束起,英國較其周圍國家重要還是不重要,已無關緊要。英國不再僅僅是一個歐洲強國,不再僅僅是德國、俄國或法國的對手。正如英國自己的海上帝國聲稱它是北美洲的霸主和印度未來的霸主那樣,英國突然遠遠勝過那些由於其位置僅在一塊大陸內、註定要在以後的世界歷史中處於較低微的地位的國家。
第八章 俄國在亞洲的擴張
在整個俄國歷史上,一個處於支配地位的主題是疆界,是關於控制一個奔放不羈的國家的自然資源的鬥爭的主題;這國家,由於俄國人的不斷遷移的運動,由於他們對其他民族的征服以及與其他民族的混合,已擴張到一個大洲裡。
b.h.薩姆納,《俄國簡史》
在西歐人向海外擴張到世界各地的同時,俄國人正在陸上進行橫貫歐亞大陸的擴張。對西伯利亞的一片片廣闊的陸地的控制,是可與美國朝太平洋岸的西進運動相媲美的一篇史詩般的傳奇。實際上,不斷向前推進的疆界給俄國人的性格和俄國的制度留下了如同它給美國人所留下的一樣持久的標記。
不應設想,在歐洲諸民族中,只是俄羅斯人為一條疆界所影響。中世紀時期,中歐和東歐的大部分地區人口稀少(見第二章第三節)。好幾個世紀中,歐洲各民族,尤其是日耳曼人,將殖民界線沿波羅的海海岸、順多瑙河向東推進。但是,隨著中世紀的結束,這種內部的拓殖不再是一個處於支配地位的主題。它由海外殖民取而代之,西歐諸民族把精力集中於開闢和勘探新世界中的新的邊遠地區。相反,俄國人繼續由陸路擴張到從其門階向外伸展的遼闊的歐洲平原上去。這一巨大的事業迅速地進行了若干世紀,直到1895年中亞的最後一個穆斯林汗國被征服為止。因此,疆界在整個俄國歷史程序中就象在整個美國歷史上那樣,是一個主要因素,並不出人意外。本章將探討俄國向西伯利亞和烏克蘭擴張的性質和過程。
一、俄國擴張的地理環境
為了理解俄國人橫越歐亞平原的驚人擴張,必須瞭解這些平原的地理情況。開啟地圖,首先看到的是它們的令人驚愕的面積。確實,俄國與巨大‐‐無限的空間相聯絡。有句農諺說:&ot;俄國不是一個國家;它是一個世界。&ot;這世界包括地球陸地表面的六分之一,比美國、加拿大和中美洲合在一起還大。當夜晚降臨到波羅的海海岸的列寧格勒時,在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託克,天正破曉。這兩座城市間的距離是5000哩,而紐約和聖弗朗西斯科間的距離為3000哩。在考察俄國向東、美國向西的擴張時,應該記住這一對比。
俄國大片陸地的另一顯著特點,是其驚人的地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