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西澤保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型別小說的世界中,系列作是一種充滿控制與計算的存在,作者推出了一本書,強化書中的角色形象,企圖引逗讀者追問「他們後來怎麼樣了」,而在推理小說的系列中,則是「他們後來又遇到了什麼案件」。特別在商業出版的世界中,作者為了迎合讀者的期待,只好選擇近似的題材與故事結構,這也成為系列作的靈藥也是毒藥。
儘管讀者閱讀系列小說就是為了那原初的感受,但類似的情緒重覆個五六次之後難免會感到疲乏,這時作者不是改變系列主軸以尋求突破(例如島田莊司的御手洗起碼改過三種型態)、就是廢掉系列另起爐灶(赤川次郎有些系列就是因為讀者反應不好而停止連載的)。
不過西澤保彥選擇了一條不太一樣的路,他讓筆下的系列作品脫離過去系列作品的單線性時間發展可能,取而代之的是角色各成一個端點,彼此交錯成關係網路,每次的作品都會召喚出其中的端點與線段,只是略有組合上的不同。於是系列作從時間上的承載關係變成空間上的連結關係,讀者再也不單純在意「接下來發生什麼事」,而在意「這次端點與端點會以什麼方式組合」。
所謂的獨特風格也因此建立起來了,在這種連結的框架上,作者可以拋棄過去對於系列作品的限制,任意發展自己的角色與情節,系列本身變成富含隨機性的成長個體,只要稍加刺激便能取得豐碩的成長結果。作者逆轉了讀者的期待,同時也開創了自己的無限可能。
★非常的本格
在臺灣,過去西澤保彥的作品多半集中在他的「科幻推理」類別上,所以臺灣的讀者對於他筆下奇特、具有異樣質地的科幻世界多半不陌生,只是當這樣的作者回歸到現實世界──一如我們所存在的這個毫無驚奇的世界,會有著怎樣的改變呢?
在我看來,其實關於小說的內在是毫無改變的。
誠如我在本文開頭提及的,我將匠千曉系列歸類為「日常推理」,但對於瞭解這個系列的人而言,我這樣的主張毋寧是相當奇怪的,因為從首作《解體諸因》就已殺戮連連,甚至還有著各種光怪陸離的理由將屍體予以分屍;《她死去的夜晚》也毫不吝惜的丟了一具屍體在好不容易說服管制嚴格的父母同意出國旅行的女孩房間,她必須要選擇丟棄屍體才可能保住這難得的自由空間;《羔羊們的聖夜》則讓匠仔、高千、漂撇學長也親眼看到一個女子在他們眼前從高樓墜落而死,看來像自殺卻毫無遺書或動機。在這大量的屍體陪伴下,我卻可以將「匠千曉系列」分類為「日常推理」,的確是頗為啟人疑竇
有趣的是,這正是西澤保彥的「匠千曉系列」迷人的地方,雖然說這系列不乏血腥與屍體出場,但是作者並未以煽情的手法處理,而是平實的將該交代的部分交代完後,就回歸到偵探團的推理過程。所以與其說作者的目的是在呈現不可思議的謎團,不如說他更在乎的是如何藉由邏輯與理性的思考過程解開謎底。
這構成了一種獨特的閱讀感受──「無感性」,小說中的每個人似乎都不把案件當成一個跟自己有關的事情,既無義憤填膺、也沒有同仇敵愾,雖不至於毫無情感,卻也有些超乎正常人的表現,像《她死去的夜晚》中的那個房間莫名其妙被扔了具屍體的女生,竟然好理所當然的就把問題拋給了男友,完全沒意識到這背後的麻煩與道德問題。同樣的,偵探團面對每個案件也都是全力以赴、絕不厚此薄彼,《解體諸因》中不管是人被分屍、還是布偶或海報被分屍,偵探的態度幾乎是一樣的,既事不關己又涉入其中,對於他們而言,所謂的解開謎團比較像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解開也不會帶來任何困擾(可能帶給讀者的困擾比較大)。
這種設定與技巧,讓我們在閱讀「匠千曉系列」時,很容易有著如同當初提姆波頓執導「蝙蝠俠」時,該片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