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 (第3/4頁)
使勁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團軍、1個空軍集團軍、1個步兵軍、6個獨立坦克軍和3個騎兵軍。 7月4日到11日,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防守突出部的北部和南部)進行了艱苦的防禦戰,中央方面軍粉碎了德軍的進攻,但7月11日,南部的形勢告急。負責協調行動的最高統帥部代表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命令草原方面軍所屬第5坦克集團軍和第5近衛集團軍及另2個軍開赴普羅霍羅卡夫投入戰鬥,第5坦克集團軍給德國第4裝甲集團軍以粉碎性打擊。蘇軍的大規模反攻於7月23日開始。8月3日,科涅夫指揮草原方面軍與沃羅涅日方面軍協同作戰,向別爾哥羅德大舉進攻,僅用2天時間就攻佔別爾哥羅德,並迅速向哈爾科夫推進。8月17日,蘇軍包圍該地。8月23日,草原方面軍在其他部隊配合下,解放哈爾科夫。草原方面軍戰功卓著的兵團被授予“哈爾科夫”榮譽稱號。8月26日,科涅夫晉升為大將。 德軍在庫爾斯克失敗後,企圖透過頑強的防禦將蘇軍的進攻阻止在韋利日、多羅戈布日、布良斯克、蘇梅、北頓涅茨河、米烏斯河一線,保住第聶伯河以東最重要的經濟區。同時還在納爾瓦河、維捷布斯克、奧爾沙、索日河、第聶伯河、英洛奇納亞河一線加速構築稱為“東方壁壘”的戰略防禦地區。 蘇軍為解放左岸烏克蘭、頓巴斯、基輔和奪取第聶伯河右岸各登陸場,在庫爾斯克會戰後又集中5個方面軍與德軍展開第聶伯河會戰。科涅夫指揮草原方面軍向波爾塔瓦、克列緬丘格、克拉斯諾格勒、上第聶伯羅夫斯克等方向實施突擊,粉碎了德國第8集團軍和第1裝甲集團軍各兵團,於9月底進抵第聶伯河。草原方面軍從行進間強渡第聶伯河,並在右岸奪取了數個登陸場。10月上旬,科涅夫率部為扼守和擴大登陸場進行艱苦作戰,在克列緬丘格以南將各登陸場聯成總登陸場,並於10月15日由此發動進攻。科涅夫從皮亞季哈特卡、克里沃羅格方向突破德軍在第聶伯河右岸的防禦,和其他方面軍共同摧毀了德軍的“東方壁壘”。 1943年10月20日,草原方面軍改稱第2烏克蘭方面軍,進抵基洛夫格勒和克里沃羅格接近 地。接著參加蘇軍在右岸烏克蘭舉行的戰略進攻,並單獨實施了基洛夫格勒戰役。1944年1月5日,科涅夫集中優勢坦克兵和步兵突然向基洛夫格勒發起猛攻,於1月7日消滅了德軍5個師(內含2個裝甲師),從而由南面對卡涅夫突出部的德軍集團進行了深遠的包圍。 南部戰區的戰略形勢在迅速朝著利於蘇軍的方向發展。但是,德軍據有第聶伯河中游卡涅夫地域,形成科爾松—舍甫琴柯夫斯基突出部,防守的德軍為南方集團軍群的第1裝甲集團軍和第8集團軍,嚴重威脅著瓦杜丁第1烏克蘭方面軍和科涅夫第2烏克蘭方面軍的側翼。德軍企圖利用突出部作為進攻基地,以恢復沿第聶伯河兩岸的戰線。蘇聯最高統帥部命令瓦杜丁和科涅夫圍殲突出部德軍集團。兩個方面軍決定在突出部根部實施猛烈的相向突擊。科涅夫在道路泥濘的困難條件下做出重大的部署變更,隱蔽而迅速地將主力向北調動,造成了主攻方向的兵力優勢和突然性。1月24日,科涅夫部從東面發起進攻,迅速突破德軍防線,與瓦杜丁部急速對進,並於28日在茲韋尼戈爾羅德卡地域與瓦杜丁部會合,完成了對德軍科爾松—舍甫琴柯夫斯基集團的合圍。經過16天激戰,殲滅德軍10個師。在圍殲德軍過程中,科涅夫眼見德軍正從第1烏克蘭方面軍第27集團軍戰線突圍,便果斷地命令自己的部隊衝過方面軍作戰分界線,封閉了德軍突破口,阻止了德軍的突圍。此舉受到斯大林的讚賞。 1943年3月5日,科涅夫在茲維尼戈羅德卡—烏曼一線發動著名的“泥濘進攻戰”——烏曼—博託沙尼戰役。時值春暖冰溶季節,整個戰區地面黏滑泥濘。但科涅夫以勢如破竹的進攻,在兩個星期內從第聶伯河西岸打到德涅斯特河的西岸,和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