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2 章 逐鹿中原 (第2/2頁)
水墨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名字,愈發如雷貫耳起來。
汝南郡周遭的百姓早就知道了到潁川郡就有活路,那邊有個大善人燕綏以工代賑,還會照顧老弱婦孺。
有捱得近的縣,百姓活不下去就會前往潁川郡。
而來往絡繹不絕的行商在遇到乞討時,經常不耐煩地讓他們去到潁川郡,能讓災民讓出一條道,給自己省事兒。
在這樣的宣揚下,大家都知道了燕綏的美名。
同時,燕綏在豫州各地官府附近,發行了報紙,趁機把握輿論的風向。報紙被燕綏取了個直白的名字“天下大事”,不但有最新的全國各地要聞、連載小說、市井趣事,還有名家點評。
有之前試發行的經驗,總編戲志才嘔心瀝血,總算編出來了第一期雅俗共賞的報紙。報紙是用鉛活字印刷的,字跡清晰而美觀,帶著讀書人難以拒絕的魅力。
開篇是郭嘉洋洋灑灑做得一篇賦,用詞動人、寓意深刻。在下方則是小說的大標題——震驚!他是秦始皇都得不到的男人!
沒錯,燕綏就是這麼標題黨。
漢代用這個套路的少,她不信人不被吸引來。
燕綏本來是想用銅活字來印刷,這樣不容易變形。但戲志才在製作的過程中發現造銅活字費時費力,加班加點也只刻出來了三千個常用字來。
後來戲志才就想到了用錫和鉛來造活字,鉛可捏,錫很柔軟,燒鑄的溫度也低。
但用鉛和錫試驗的時候發現字會熱脹冷縮,使得鉛字的細節缺失。
戲志才覺得比起優勢,這缺點可以忽略不計。
郭嘉卻覺得:“既然要為大計,且要傳承千年,豈能缺角?想想以後我們留給後人的詩詞歌賦都存在瑕疵,志才不會覺得心痛麼?”
燕綏則是覺得既然報紙購買的主力在高階客戶,就不能有這麼明顯的瑕疵,不然達不到備受推崇的效果。
所以,想到腦禿的戲志才只能繼續試驗。
而完全遺忘了鉛活字可以用來印報紙的燕綏,總算想起來似乎是可以在鉛活字中加入金屬錫,三者混合,就能用來穩定印刷。
而且三者的冶煉也不用操心,周朝時,錫器的使用已十分普遍了,有各種錫壺、錫燭臺。
商代,人們已能分辨錫和鉛,並開始分別冶煉。
果然,不該小瞧古人的智慧啊!倒是自己遺忘了這麼寶貴的一條,平白讓志才走了那麼多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