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山前的故事
海州青幹班訓練營。
周浩然被聘為特邀講師,為期一個月,一週五天,一天只需上一堂課,也就是說一天只需工作45分鐘,也算肥差了。
訓練營地址在古城東鄉山前村文化禮堂。
文化禮堂隔壁是原來的山前小學,現在被改為兒童之家,山前古玄道觀住持志高道長邀請了幾個國學老師,在教一班小孩子。
這些小孩子據說都是志高道長收養的孤兒,也有幾個社會上喜歡國學的家長送來的孩子。
原來的小學已經被志高道長裝修的像古代的私塾。
志高道長也是訓練營的特聘講師,他教太極和易經,授課方式很生動,連周浩然也學的很起勁。
一問,才知道志高道長出家前居然是海州學院的教師。
更令人驚訝的是古玄道觀前任住持居然是志高道長的老父親,老道長羽化前把位置傳給了志高道長,其中的是非曲折沒有人去細問。
志高道長是土生土長的山前人,加上博學多才能力出眾,山前村的很多政策傾斜都和他的努力分不開。
因此,山前村的很多古蹟修復重見天日,都是他的傑作。
兒童之家算是志高道長花了心血最多的一個地方。
周浩然常去兒童之家喝茶,在志高道長引見下,認識了古法中醫秦漢嵩老先生。
秦漢嵩老先生祖籍東北,18歲學醫,數次考證未成,自稱遊醫。在滬市郊區開一家養生館,名喚保健堂。
這次,受邀來海州替人治病,暫居老友志高道長的兒童之家,因為經常為孩子們看病,又自稱校醫。
周浩然常去請秦漢嵩老先生幫他做調理。
一天,周浩然在古玄道觀公眾號上看到一文:《一百多歲還在教書,這個古色古香的村莊走出個曠世壽星》:
從古城出發,向著大海的方向,東行約六十餘里,便到了山前村。
山前村三面環山,九條山脈彙集於村圍,狀如九龍騰聚,美譽“九龍舞翠”。
村內山皇溪、裡莊溪和法洪溪三條溪流彙集,又號“三水夾金”。
村舍依山而建,居民傍水而吟。
群峰環抱,昭見粉牆黛瓦;諸道伴流,隱聞戲石撫琴。
橋拱連山,石碇度岸,古驛浴陽迎客;七步階道,八字池潭,清溪涵天合襟。
嘉靖年間狀元秦鳴雷稱讚道“人才出焉,詩書家焉,望族鼎焉……”
700年前,居住在古城內的王皞,攜家族遷居至山前村,從此開枝散葉。
數百年來,村內有近百位王氏後裔考取功名,實現“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
村內老宅大多是清代至民國時期的風格,粉牆黛瓦,格調鮮明;馬頭牆層層疊疊,氣勢浩大;四合院、古民居內藏著闊大古典的院子,樓影重重。
小巷深深,古韻悠悠,穿過村口的昇平人瑞坊,就意味著到了這個人傑地靈的村莊。
這座磚紅色的兩柱三樓坊,是近幾年重修的,方木為柱,高兩丈餘,正面懸匾“昇平人瑞”,背面題詞“黌序耆頤”。
兩邊柱上分題對聯:“花甲重逢增三七歲月,古稀雙慶添一度春秋”,見證著清代曠世壽星王世芳的故事。
王世芳百歲之時,受邀參加乾隆皇帝母親的七十大壽,祝壽回到山前村,乾隆皇帝御賜“昇平人瑞”匾額,十年以後,王世芳再次受邀進京祝壽,獲匾“黌序耆頤”。耆頤寓指100歲,黌序就是有學問的人。
王世芳的一生,49歲中秀才,80歲選貢生,96歲方出任遂昌縣訓導,任上興學重教,修學館宗祠,興水利農耕,編縣誌宗譜,勤政愛民,百姓為之修建生祠以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