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潘家園,原名潘家窯,早年這裡燒過琉璃,不過因為土質太鬆,燒不出好品相,後來改燒磚。

今天張楠真是起了個大早:讓酒店前臺值班員3點鐘就把自己叫醒,趕早去潘家園。

不早不行呀:這會的潘家園還是個鬼市,在清末民初就是如此。

鬼市又叫夜市、曉市:這種市場都是三更半夜開市,天亮收攤。據張楠所知,京城過去有好幾處著名的鬼市,比如崇文門外“東曉市”、宣武門外“夜市”和德勝門外的“曉市”…

當時照明條件有限,買賣雙方誰也看不清誰,此外不吆喝,不亮字號,天明就散,行為近似於鬼,故稱鬼市。

清末民初那會,破落的大戶子弟出賣祖傳字畫珍寶之類,因為要顧及面子不能公開銷售,所以就選擇鬼市,以後小偷也常到鬼市銷贓,還有一些來路不正的東西出現在鬼市上。

這樣,鬼市成了人們撞大運的地方,說不準能花很少的錢,就能買到很貴重的東西!

解放前因為潘家園地處城外,鬼市操作尤為大膽一些。不過到解放後,京城的鬼市就完全被取締了。

到了80年代初,華夏青年藝術劇院遷入,潘家園附近開始起了大樓——到了1985年,這裡的鬼市逐步恢復。

很多最早到潘家園的人,都是高中畢業幾年都還找不到工作、成了“待業青年”,只得自謀出路。

為什麼80年代要嚴打?歸根結底就是當初無所事事的“待業青年”太多了!

沒有收入,闖唄!

這會的潘家園還保持著解放前遺留的鬼市風格,每天凌晨4點開市,賣到下午1-2點結束。

張楠想去看看有沒有好東西,體會一下淘寶的樂趣,只能趕早。

開著賓士,在幾百米外就停車,一拐兩拐,影影綽綽的燈光中看到個小山一般的大土堆!

這天色還沒亮呢,土堆上就已經有不少人了,一上去看到停著好多的腳踏車。

有意思,很多腳踏車的後架就是貨架,講究點的還在地上鋪塊佈擺上要賣的東西。

來逛的人已經有幾個,自己這一身考究的西裝打扮,立刻吸引了附近攤主們的主意!

有錢人來了!

這還是這輩子第一次來潘家園,和90年代初那會動則五六百個攤位還沒法比,放眼望去也就百來號攤主。

真是賣什麼的都有——不全是賣古董,附近賣的大部分還是腳踏車座、腳踏車車把、腳踏車加速軸、縫紉機頭、舊傢俱…也有少量的古書古字畫和瓷器…

看著附近攤主們的穿著,不僅僅有京城人,還有些還可能是京城附近的農民兄弟,趕個大早來的。

“這早市開的也太早了!”

張楠在心裡吐槽——這裡條件比滬上的“鬼市”爛多了,那邊至少還有路燈照明,這邊基本上是靠手電來照明。

還看到有幾位摳門的攤主是點著火堆來照明——凌晨還有些涼,這是照明取暖兩不誤了!

潘家園為何這麼早開市?

因為這會從tj和冀省到京城的長途車在潘家園有一站,大概是凌晨2點到,那些tj和冀省的攤販坐這車到了這後,直接到潘家園賣貨,這樣就不用住店,能省一天旅館的房錢。

這百來號攤販中,京城人估計最多20來個,其它都是趕早過來的。

張楠知道京城古玩界“將來”有一句話:古玩城開得再好,是生意,只有潘家園,才是奇蹟!

奇蹟?

對!就是奇蹟!

這會剛到地方的張楠,很快就體會到了什麼是潘家園奇蹟!

穿這樣的主當然不會是來買腳踏車配件的——賣配件的攤販沒理會張楠,不過邊上兩位賣

都市言情推薦閱讀 More+
來自2030

來自2030

江東一塵
關於來自2030: 未來世界的張澤,與一群相交相伴六十年的老兄弟慶祝年過八十,老夥伴們覺得來日無多,一時興起多喝了二杯老白乾,那知不勝酒力,一覺醒來靈魂穿越到六六年代,成為同名同姓的13歲少年張澤,由此開啟了重生的激情歲月,造就了一段轟轟烈烈的傳奇故事。
都市 連載 10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