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有喜事 (第1/2頁)
慕月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宮裡的政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結束了,趙姓皇族幾乎被屠戮乾淨,幾大門閥家族被清洗,整個北方局勢動盪起伏,很多人都陷入一種惶惶不安的情緒當中,有的人家已經舉家南遷,有的仍想觀望態勢,有的趁機獻媚上位,京中一片混亂。 在絕對的武力面前,所有陰謀詭計都顯得蒼白無力,所有敵人智慧都無處遁形,血的教訓總是能讓人瞬間清醒。 在慶武帝血洗京都的政令下,大多數人會丟掉無謂的反抗,聰明的世家再一次選擇順勢而為,賣力維護新主的統治權,新興貴族全力配合,爭奪瓜分曾經利益集團留下的權利地帶。 當然,也有例外。 慶武帝宣佈繼位後,東北越國慕容家再次宣佈稱王,並不承認大慶新朝的道統合法性,最南邊粵軍也打著匡扶正統的旗號另立趙氏遠親族人為王,西蜀不知從哪找出個前朝遺孤高喊要恢復大夏,荊州刺史聯合南方諸部揚言要北伐,神羽軍內部發生幾起軍變,幾個營的兵力全體叛逃到北涼…… 大慶新舊政權交替的如此狗血,鄰國當然不肯放過打秋風的大好時機。 柔然部族入虎威關,殺北地都尉,虜女人三千,牛羊畜產無數,掠殺軍民三千餘,囂張而去。 竭族石景山率部重新奪回祁連山地區,對北涼稱臣。 而北涼二王子阿提拉經過一年多的部落鬥爭,最終奪得大汗之位,將自己大哥軟禁在極寒之地,鼓勵各部學習漢人文化,照搬大慶制度,企圖建立一個新興的遊牧文明,成為多民族政權裡最快速崛起的力量。 但北涼因為外戰內鬥,天災頻發,國內也是一片水深火熱,部族矛盾突起,人民不滿情緒高漲,剛剛與大慶開通的互市,也因為政局變化再次陷入僵局,很多牧民食不果腹,好不容易熬過寒冬,紛紛離開家鄉,往內陸遷徙。所以阿提拉此次並沒有趁火打劫,同樣忙於先穩定本國局勢,再進行對外擴張。 不論是北涼,還是大慶都明白,兩國的國仇家恨太過刻骨,一時的風平浪靜不過是各自蓄力休養的表象,不論多久,終究會有一戰,而且是慘烈的滅國戰,誰都不想成為民族的罪人。 大慶新帝是南宮家養子,他能殺掉親生父親,兄弟姐妹為南宮家報仇,能以血洗大慶的方式奪權,就證明這恨意已經遠比爭霸天下的野心來得猛烈,他要的不是江山,而是復仇!這讓北涼大汗阿提拉心生懼意,更不敢妄動。 在一片兵荒馬亂中,掌管大慶五分之一命脈的江州順利完成了軍權交接,新任都督年輕有為,貌似神仙,惹得江州無數女子傾慕不已,再加上陸氏百年大家的威望,江東大族紛紛與之交好,多次表明家族聯姻的意願,奈何這位江州公皆不為所動。 陸氏宗族長老從故地前來擺譜,被陸允之黑著臉連夜送出城門,陸家二房從黔州派人來接老太爺,也被趕出家門,並對外宣佈已與二房斷絕關係,如此操作看傻眾人,沒有家族的倚仗,這位江州都督難道是咬定了外祖留下的基業嗎? 然而,沒多久,慶武帝便下旨,恢復皇長孫趙一陽的皇家身份,並立他為太子,破例交由江州都督陸允之輔佐教習和其他事宜,待太子行弱冠禮時回京正式入主東宮。 此番立儲世人皆驚,先不說這個新君慶武帝身世成謎,是不是趙家血脈還不一定,但既然成功宮變取得大位,就有了執掌生死書寫歷史的機會,刀架在脖子上,是就是是,不是也得是。 但這個皇長孫又是哪個陰曹地府裡蹦出來的,那個孩子不是應該早就死在抄家之日了嗎? 難道民間傳聞是真的?大皇子府上那把火其實沒有把小世子燒死,而是被人偷龍轉鳳救了出去?背後之手是陸家嗎?可是慶武帝為何要傳位給這個孩子?他自己剛剛大婚,不是迎娶了宰相張炎的女兒嗎?不會生自己的皇子嗎? 整個慶國像被龍捲風席捲過後一般雜亂,無數流言蜚語充斥進人的耳朵,加上人們愛添油加醋的性子,什麼說法都有,在這紛紛擾擾中,安歌變得少言寡語,只有不停的忙碌,給吃便吃,困了就睡,像個失去生機的賺錢人偶。 若言和翠花嫂怕她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