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移民熱潮 (第2/3頁)
惡的呃呃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突發的移民暴增,就要臨時向荷蘭人租用更多船隻,所以價格上自然要加錢。
此後,荷蘭船隊分成三個批次,每六天就要到東非殖民地一次,在達累斯薩拉姆港卸下人口後即刻返回東亞拉下一趟。
這些移民到達東非殖民地後,一部分會被分配給西部正在建設的地區,比如大湖(維多利亞湖)區,和索倫湖(坦噶尼喀湖)區……
而大多數還是先填補濱海區的空白地帶,再驅趕了土著後,這裡的土地一直都荒著。
現在人手一到,立刻分組安排進入濱海區的腹地開荒,先從北部開始,一直向南到第一鎮附近。
源源不斷的移民確實給了達累斯薩拉姆港的桑給巴爾人一點小小的震撼,在桑給巴爾蘇丹聽說移民鬧出的巨大動靜後沒有什麼動作,反而躺的更平了,可以說現在的東非殖民地徹底站穩了腳跟。
哪怕桑給巴爾和葡萄牙聯合也動搖不了東非殖民地在當地的統治了,之前靠著武力威脅,只是短時間的手段,現在人口上來了,才是真正的長治久安。
藉助這些移民,濱海區形成了一百多個村落,這些村落大致在幾百人的規模,後建設的三個據點因為人口擴充升格為三個鎮級行政區,一個鎮級行政區有一兩千人。
只要這些鎮的人口在多一點,恩斯特就打算將一些簡單的初級工業放到這裡,形成一些有點產業的城市雛形。
而且這次的移民就不再是以往那種個人居多了,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一些小家庭也集體到東非來討生活。
為了方便統治管理,這些移民被打散,各個地區的移民被混在一起組成新的村落。
所以這些新的村落裡的居民連方言可能都不一樣,大家也不熟悉,自然就更依賴殖民地的協調管理。
嶄新的鐵製農具被分配到這些移民的手裡,拿到生產工具的移民,幹勁十足,藉助先進的農具和部分土著俘虜,加上馬匹和牛。
移民開發了近五十萬畝土地,佔整個濱海區土地面積的百分之十,可耕地面積的百分之三十,可灌溉耕地面積的百分之七十。
其中水田面積達到二十萬畝,預計單季可收穫稻穀三千萬公斤,在剪除口糧(一斤水稻大約產生六兩大米)後還能有八百萬斤富餘。其餘土地皆種植劍麻和其他作物。
其中糧食用於進一步移民和擴張需要,所以不做出口打算,而劍麻出口的帶來的價值,其中百分之五被用來給殖民地移民和管理人員分發工資,雖然殖民地居民也用不上,畢竟東非沒有娛樂場所和其他消費場所,所以恩斯特用不著給他們發太多工資,也就是象徵意義大一些。
而這樣東非殖民地移民要開墾的土地人均就在八畝以上,所帶來的體力勞動還是很大的,但是恩斯特在口糧上沒有虧待他們,幾乎接近後世人均主糧消費,所以就算不給他們發工資恩斯特心裡也毫無負擔。
畢竟在遠東,你累死累活都吃不上口飯,而到了東非殖民地,雖然還是很累,可伙食上卻遠勝現在東亞地區的所有國家。
而且開墾的土地雖然多,但是強度沒有想象中大,就比如工具,這些從歐洲運來的農具質量可比遠東強一大截,而牲畜運用加上土著勞動力和集體化作業都降低了勞動強度。
而且也不需要遠東那樣的精耕細作,農藥化肥都是從歐洲運來的,農田管理相對粗糙。
當然為了提高這些移民的生產積極性,殖民地也制定了一套有效的獎懲制度,乾的好吃的飽,尤其是肉類分配尤其如此,幹不好就可能餓肚子還要義務勞動作為懲罰。
在農閒時間,東非殖民地濱海區組織修築了原始土路196公里,基本連線了濱海區六個最重要的鎮。
到1866年10月底整個東非殖民地新老移民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