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第1/3頁)
[美]羅伯特·S·麥克納馬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然而,今天我的想法就截然不同了。透過對那些當時資料的反覆審查,並利用事後得出的研究成果,我認為,如果約翰&iddot;f&iddot;甘迺迪總統不死,他極有可能會把我們拖出越南的深淵。他將會做出這樣的結論,即:南越人是無力保衛自己的,西貢當局在政治上存在著致命的弱點,而試圖以大規模增派美軍作戰部隊來彌補南越軍力不足的舉動,將是一個極不明智的行動。即使就像我相信的那樣,他會按照這樣的邏輯來考慮問題,即,南越乃至整個東南亞將會因此而陷入共產主義者之手中,我仍然堅信,他會做出上述的結論的。相比於我們今天的權衡,當時,他會認為損失是更為慘重的,但是,他仍會接受這一結果。這是因為,他將會清楚地意識到,他早已假定的那些前提條件‐‐即,這是一場南越人的戰爭,只有南越人自己才能贏得這場戰爭,而為了取得勝利,他們必須要有一個堅實的政治基礎‐‐均不可能具備。約翰&iddot;f&iddot;甘迺迪也會同意這樣的觀點,即撤離將會造成&ldo;多米諾&rdo;式倒塌的連鎖反應,然而,他仍然會相信,在付出了鮮血的慘重代價後,堅守在那裡最終也會得到相同的結果。
在執政之初,約翰&iddot;f&iddot;甘迺迪總統就要求其組閣班子中的官員,以及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成員,去閱讀巴巴拉&iddot;塔奇曼的著作《八月的槍炮》。他說,這本書清晰地描述了歐洲首腦們如何一錯再錯,結果被捲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災禍之中。並且,他強調地指出:&ldo;我決不願意重蹈他們的覆轍。&rdo;在我們閱讀了該書之後,約翰&iddot;f&iddot;甘迺迪總統又再次告訴我們,&ldo;我們將不會貿然地捲入戰爭。&rdo;
縱觀其整個執政期間,約翰&iddot;f&iddot;甘迺迪似乎銘記著這一教訓。一九六一年四月 &ldo;豬灣&rdo;危機期間,他頂住了中央情報局和軍界首領們的強大壓力,恪守了自己的信條‐‐就像他對已準備就緒、隨時準備行動的古巴流亡者們所詳盡解釋的那樣‐‐在任何情況下,美國都絕不會以武力介入的形式來支援入侵。他始終堅持了這一立場,即使情況已非常明顯,就像其最終的結果那樣,如果缺乏支援,這次入侵行動將會夭折的。
無獨有偶,在古巴飛彈危機的緊要關頭,我也目睹了同樣明智的態度。到一九六二年十月二十七日星期六‐‐危機的頂點‐‐之時,總統的文武顧問中絕大多數已準備提出建議,如果尼基塔&iddot;赫魯雪夫不將飛彈從古巴撤出(他於次日表示了同意),美國將對該島發動攻擊。然而,那個星期六 約翰&iddot;f&iddot;甘迺迪仍苦口婆心地反覆地說著自己的觀點‐‐不僅在執行委員會的會議上,而且在其後由我、博比&iddot;甘迺迪、迪安&iddot;臘斯克和麥喬治邦迪參加的小型會議上 ‐‐美國必須竭盡全力去避免捲入毫無把握的戰爭風險。如果必要的話,他似乎寧願將美國過時的朱庇特飛彈安置在土耳其,以與蘇聯在古巴安置飛彈的行動相抗衡,從而避免被捲入戰爭的風險。他十分清楚,這樣的做法將會招致土耳其、北約組織,以及美國國務院和國防部大部分高階官員的強烈反對。然而,他仍打算恪守在這一避免使我們捲入戰爭的立場上。
因此,我有理由認為,約翰&iddot;f&iddot;甘迺迪最終將會將我們拖出越南,而絕不會使我們更深地捲入在裡邊。現在,我之所以要闡明這一判斷是因為,只有這樣,我才有必要說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