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個是洛陽,代表的是西周的傳統。
這兩個又各有所本。
儒家創始人孔子是魯國人,夫子述而不作,他述的是周公之禮,也就是周朝的政治文化制度,他曾向老子問道,不知道老子當時是怎麼回答的,但道德經中說,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這應該便是老子對此的所有觀點了。
儒家思想其實是和老子之道一脈相承的。
而法家的思想,韓非子集大成,曰法、術、勢,這三塊內容加起來,其實就是帝王術,而且秦國祖先的來歷也非常有意思,據說是吞了一枚玄鳥蛋後產下來的,開創秦國的第一代王也叫非子,很能引起聯想,這個“非”,看字型很有點傳說中六翼熾天使的模樣啊。
至於為什麼表現為法家,可能和帝俊原來是日神有關,日神管理太陽執行,那是一刻都不能差的,要求非常嚴格,一切都要制度化,不能錯亂。
結合神話傳說中帝俊和上帝的性格形象,主要有兩點,一是嚴厲高傲,有時候不近人情到殘酷,二是非常講究守法立約,表現是和猶太人立約,要求他們守他的法,而且言出必行,的確有法家的模樣。
到了劉邦建立西漢,定都長安,也跟著祭祀天帝,而且加了一個,五方天帝都全了,因為劉邦沒嬴政那麼狂妄,他自稱是赤帝子,地位比天帝低,而嬴政那個,只祭四方天帝,根本就是自居黑帝啊,後來漢武帝又加上了后土、太一兩位神祗,一共七位神。
如此說來,豈不是西漢的時候也是人皇一脈佔了上風。
那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是怎麼回事,儒家的大一統又是怎麼回事,漢武帝設五經博士又是怎麼回事,漢時的儒法合流又是怎麼回事,便說不清楚。
其實當時的確是人皇一脈佔了上風,看鹽鐵論一書,是記載漢武帝一朝時朝野關於政策的分歧的,法家和儒家的支持者爭論的很厲害,觀點針鋒相對,而且看上去還是儒家一方佔了上風,但是請注意,當時法家支持者一方才是當權派,儒家一方的,用後來的話來說就是在野派,只是聲音大,其實沒用。
實際西漢政府執行的政策是法家的政策,當時儒法合流是法家吸收儒家,而不是後來認為的儒家吸收法家,後世董仲舒的地位很高,但當時,董仲舒就是個學者型官僚,武帝時候執政的是桑弘羊之流,都是法家,要不就是衛青霍去病這種開拓進取型的兵家,武帝的朝廷中儒家其實是說不上話的。
在秦和西漢時期,人皇一脈的力量其實要比人道一脈更強。
這時,人道一脈的絕地反擊開始了,訊號是祭祀物件的變化。
成帝的時候,首次改天帝祭祀為祭天,不再祭天帝了,雖然中間有反覆,但是最後還是向祭天改變,然後,然後西漢就事實上滅亡了。
這個成帝,雖然後面還有兩個皇帝,但那兩個和傀儡差不多,其實這個漢成帝就是實質上的西漢的末代皇帝,西漢就是亡在了他手上,整件事情的經過,和商末舊事有七八分相似。
先是,有美女進宮,這就是名傳後世的趙飛燕,她也和妲己一樣,有個妹妹,叫趙合德,因為武帝的時候擴張太甚,當時不同後世,這種擴張只能帶來政治上的影響,不能帶來實質的經濟利益,所以武帝時是漢人最強盛的時期,但武帝末年,漢朝攢下來的底子就撐不住了,國庫沒錢了。
內部爭議很大,武帝一朝末期,事實上漢朝已經開始收縮,在中亞佔下的地盤也不要了,反應在祭祀上,先是開始消減對天帝的祭祀,最後乾脆就不祭天帝,改為祭天,理由是這樣比較省錢。
再然後,成帝做出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和當年商紂一模一樣,因為寵愛趙飛燕,害怕自己兩個兒子將來危及到這兩個妃子,所以成帝殺了自己的兩個兒子。
趙飛燕卻沒能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