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 (第1/3頁)
完顏紹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明槍暗箭窩裡鬥(2)
純為爭權奪利的窩裡鬥,當然所佔比例更高。 衙門中的&ldo;公事&rdo;,多半牽帶著利潤,因此爭權也就 是爭利。一部 《名公書判清明集》內,這種事例比比皆是, 一會兒是某縣尉背著知縣、縣丞單獨受詞,發撻羅 織,鬧開後連上司都覺得&ldo;若本司循其說,則州縣俱不必置,而體統俱可廢矣&rdo;;一會兒 是某縣主簿&ldo;狠愎暴戾,霸一縣之權,知縣為之束手&rdo;;一會兒又是某縣丞&ldo;乃與吏作套 取財,甚至鹽米之類亦責民戶納錢&rdo;,偏偏還有那幾位老爺也不是啥好貨色,氣得上司&ldo;牒 通州請別選委清勤官吏&rdo;。總之是你盯著我,我瞪著他,也就和一夥烏眼雞似的,時而鬥氣 之間,還有鬥狠和鬥巧的。楊恩壽所著《坦園日記》中,記一事尤叫人發噱,謂同治八年 (1869)之長沙,有一名妓沈金枝,兼營娼賭,凡官、紳、幕皆趨之若鶩,淫 威頗盛,然厚 此薄彼之間,少不了會惹得爭風吃醋。六月三十日那天,沈金枝有一小婢患病瀕危,她不俟 其氣絕,便僱人棄之城外,經人發現後,傳作活埋,便有許多打抱不平的衝進其色寮賭窩內 ,將沈金枝揪出來扭送到長沙縣衙門,長沙知縣吳老爺本是沈金枝相好,&ldo;以溫語慰金枝者 甚至,並叱眾為鬨堂&rdo;。於是輿論洶洶,遍貼傳單。這下子,一向挾嫌沈金枝和吳知縣的 另一位裴老爺有機可趁了,他正奉命辦團局,職在維護治安,拿幾份傳單代表民意,&ldo;立提 金枝至團局,責背二十,枷號一日&rdo;。吳老爺有苦說不出,便找個藉口將團局中的差役抓了 兩個來,狠打一頓。裴老爺更火,隔日又將沈金枝提出,&ldo;押遊各城,凡市廛繁盛處,當街 鞭二十&rdo;。鬧得長沙城裡引為笑談。 巡撫知道後,將兩位老爺一起撤職,那位有人愛有人恨的沈金枝則被逐出長沙,這倒是 窩裡一場鬥而為民除三害的快事。
由兩漢迄明清,州縣衙門中窩裡鬥的另一突出景象,就是官與吏鬥,起因則多為&ldo;小猢 猻弄權,不認的生人面&rdo;。《後漢書&iddot;張升傳》謂張升代理外黃縣令,殺了一個受賄賂的吏 員,即遭此同類警告:代理一時,&ldo;何足趨明威戮?&rdo;《宋史》記陳詁知祥符縣時,嚴 治 貪吏,吏員竟集體&ldo;罷工&rdo;,讓他無法辦公,朝廷聞之,果然欲罪陳詁,虧得陳堯佐出來說 話,&ldo;罪(陳)詁,則奸吏得計,後誰敢復繩吏者?&rdo;一卷《明史&iddot;循吏列傳 》上,更是滿 載吏鬥老爺的史實:如明宣宗時範希正任曹縣知縣,&ldo;有奸吏受賕,希正按其罪,械送京師 。吏反證希正他事,坐逮&rdo;;徐九思任句容知縣時,&ldo;有吏袖空牒竊印者&rdo;被他當場抓住, 居然全衙門的吏員都來解救;永康縣衙門的吏員更厲害,&ldo;素多奸黠,連告罷七令&rdo;,直到 穆宗隆慶二年(1568),來了個智勇雙全的張淳當知縣,這才把他們全鎮服了 。
自然,衙門裡的內爭,也不儘是意氣相爭、權利相爭,正欲克邪、清要治貪的成份也還 是有一些的。不過既有一把交椅,總有它的來歷,相爭中寡不敵眾、正伏於邪的結果又 要居多,這便是自古清官掛冠多的原因之一了。
強龍難壓地頭蛇(1)
〔滾繡球〕磣可查荊棘排,活撲刺蛇蠍;打周遭擠成一塊,唬得 俺腳難挪眉眼難開。一個虛圈套眼下丟,一個悶葫蘆腦後摔;踩著他轉關兒登時成敗,犯著 他訣竅兒當日興衰。幾曾見持廉守法垛了冤業,都子為愛國憂民成了禍胎,論甚麼清白?
看過《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