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頁 (第1/2頁)
銀月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隆慶帝,陳皇后,李貴妃,皇太子朱鑰鈞,潞王朱朗謬,以及後宮諸妃,皆著玄色哀服,隨於揮宮之後。
從午門外到大明門外,已是乘夜設下啟莫,另有司禮監備下香燭酒果,沿途祭祀。
卯時三刻,皇極殿揮宮前,自皇帝以下,行四拜跪送禮,焚幣帛祝文。
辰時整,禮部請隆慶帝換祭服,移駕太廟,祭獻酒食。
&ldo;請教皇帝神主附享太廟。&rdo;太常卿徐涉,乃內閣首輔徐階之弟,此時卻也絲毫不敢怠慢,只等獻祭過後,連忙肅顏宣道。
&ldo;請太祖皇帝。文皇帝神主還位。請教皇帝神主登御輦。&rdo;
隆慶帝親奉嘉靖帝神主牌位,由太廟左門而出。安奉御輦之上。
隨後御蘋由思善門入宮,移嘉靖帝神主於樟宮座上。又請隆慶帝易哀服。
這一套禮儀。雖是有現成的規矩,可一套套做來,極是繁瑣。
&ldo;請教皇帝靈駕升必…進發&rdo;
直到巳時中。隨著禮部尚書高拱的一聲吆喝,隆慶帝攜諸子百官拜於樟宮前跪奏之後,沉重的靈駕才徐徐駛動起來。
鐵箍的車輪在&ldo;金磚&rdo;鋪就的大道上轟轟的碾過。發出一陣陣沉悶的聲音,向著午門外行去。
而這一回率領宗親及百官相送的,卻是皇太子朱翎鈞。隆慶帝並不隨駕前往天壽山,而是在之前由司禮監掌印太監陳洪跪奏,請皇上還宮。有明一代。向來有這般規矩,想來也是告誡子孫,凡事以國事為
。
皇太子朱鑰鈞手執神帛,在潞王朱翅纜以及諸侯百官的簇擁下,隨著靈駕而行,是車駕卻不直接向西,而是井向東經過大廟,奏請世嗓洲渾爺朝祖之後,方才轉由承天門和大明門中門而出,向德勝門而出。
蕭墨軒是內閣大臣。又兼著皇太子朱鑰鈞的講師,更是有一層隱晦的皇舅的身份在裡頭。出宮之前。隆慶帝更是格外關照過,所以一路都是由蕭墨軒陪著皇太子朱瑚鈞。
太子年幼,尚未移居東宮。慈寧宮的總管太監馮保,也是隨行一路伺候太子。
皇上重新提拔馮保為司禮監首席秉筆太監的事兒,雖然暫且擱了下來,可宮裡宮外已是無人不知,所以無論是諸侯百官還是內侍的麵皮上也都格外謹慎。
這幾年來,蕭墨軒和馮保雖是明面上見得少了許多,可蕭墨軒若得閒暇,會在文華殿為太子朱鑰鈞授書。馮保也會在文華殿伺候太子爺,所以蕭墨軒見著馮保的機會也不少。
況且世上本就沒有不透風的牆。蕭墨軒雖是不說,可馮保心裡頭又如何會不明白自己這位兄弟在底下出的力。
未出德勝門前,諸侯百官都是步行相送,甚至就連平時頗有些調皮的皇太子朱朗鈞,也是完全收斂,其他諸人,更是個個都是連大氣都不敢出,惟恐落下個不敬的過錯。
等出了德勝門,還未到並橋邊,就看見武德營的兩隊騎兵,人馬皆著縞素,約有近千人,已是遠遠的隔河站開。
看著靈駕從並橋邊走來,沒有一個人發出指令,近千騎士齊身下馬來,形成一個月牙形半跪於地上。
靈駕沒有絲毫遲緩,走過並橋。向著萬壽山行去。只等靈駕一過。半跪在地上的騎兵也立刻躍身上馬,隨從相送。
從德勝門雖都是步行,可等過了並橋,卻又備下了車馬,步行的諸侯百官紛紛換乘。
蕭墨軒也當先接過一匹純黑的烏睢馬的韁繩,先在馮保的護持下,把手執神帛的太子朱翎鈞抱上馬去。然後也跟著躍上馬身,馳馬趕上靈駕跟隨其後。等太子上馬之後,其他諸侯百官才敢上得車馬去。
行數千人一路透迤而行,等過了清河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