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第2/2頁)
趙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廣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黃巢佔領了東都附近的汝州,號稱&ldo;天補大將軍&rdo;,同時傳檄諸路官軍:不日進攻洛陽,並將殺向京都。二十四日,訊息傳到京城,僖宗在延英殿對著宰相們淚如雨下。
田令孜奏:&ldo;請發左右神策軍弓弩手守潼關。&rdo;潼關是護衛京城的最後一道屏障。
皇上感嘆:&ldo;侍衛將士不習徵戰,哪裡有用!&rdo;
難怪天子悲哀。當年安祿山五萬之兵進犯長安,大將哥舒翰領兵十五萬都未能守得住潼關,此番黃巢號稱有六十萬之眾,區區一個潼關之險,又如何能當得起事!無論僖宗再怎麼頑劣不化,這點道理還是懂的。
在軍事上,朝廷和各路地方武裝並沒有犯什麼重大錯誤,他們的封堵戰略十分成功。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鎮海節度使高駢首先把黃巢的鋒芒逼住,迫使其轉向浙江並南下福建、嶺南。當黃巢從桂州沿湘江北上時,在荊門又為襄陽節度使劉巨容和江西招討使曹全重創,不得不取消直取中原的計劃,改道東進。朝廷也不是不想保住淮南和南方的幾個重要的財賦重鎮,一直採取各種方法不讓黃巢進佔揚州和廣州。可是,中央政權的安危和天子的地位始終是第一位的,在兩難的情況下,只有先保住哪怕是觀念上的政權再說,所以要堅守江淮防線,就只能讓黃巢橫掃南方,這是無可奈何的事。其實,任何一種政權都不得不如此作為,儘管這是再愚蠢不過的短期行為了。朝廷在軍事策略上既沒有嚴重的失誤,那麼,局面弄到這一步,完全是原則上的問題。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