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臥底滿清 (第3/4頁)
毒口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觸處皆然,非但本師如此也。前奉部調西援,錢糧缺乏,兼沿途閉門罷市,日不得食,夜不得宿,忍氣吞聲,行至吳橋。又因惡官把持,以致眾兵奮激起義。遂破新城,破登州,隨收服各州縣。去年已有三次書札,全未見覆,始知俱被黃龍在旅順所截奪。繼因援兵四集,圍困半載,彼但深溝高壘,不與我交戰。彼兵日多,我兵糧少,只得棄登州而駕舟師,原欲首取旅順為根本,與汗連合一處,誰知颶風大作,飄至廣鹿島(大連海中)。本師即乘機收服廣鹿、長山、石城諸島,若論大海,何往不利?要之終非結局。久仰明汗網羅海內英豪,有堯、舜、湯、武之胸襟,無片甲只矢者,尚欲投汗以展胸中之偉抱;何況本帥現有甲兵數萬,輕舟百餘,大炮火器俱全。有此武備,更與明汗同心協力,水陸並進,勢如破竹,天下又誰敢與汗為敵乎?此出於一片真熱心腸,確實如此。汗如聽從,大事立就,朱朝之天下,轉瞬即汗之天下。是時明汗授我何職,封我何地,乃本帥之願也。特差副將劉承祖、曹紹中為先客,汗速乘此機會,成其大事,即天賜汗之福,亦本帥之幸也!若汗不信,可差人前看其虛實如何。本帥不往別地,獨向汗者,以汗之高明,他日為成大事,故效古人棄暗投明也。希詳察之!為此合用手本,前投明汗駕前,煩為查照來文事理,速賜裁奪施行。須至手本者。
不論是史書,還是小說演義都將孔有德他們投降滿洲的過程一筆帶過,使人感覺他們天生反骨對投敵當漢奸沒有絲毫牴觸情緒。那顯然是大錯特錯,只要用腦子想想就應該知道他們抉擇時的痛苦。
無論是史書還是小說,孔有德一夥都有家人死與滿洲之手,他們都同滿洲廝殺十幾年,雙方仇深似海不共戴天。他們在海上漂泊好幾個月研究出路,可惜他們已經身處絕境無路可走。糧食即將吃盡,要麼餓死在海上,要麼返回大陸自投羅網,要麼去向仇人投降。只要能活誰肯死?他們作出選擇時的愁苦絕非普通人所能想像。至於是不是去當臥底?從史書上看絕對不可能,因為他們幫滿洲人打仗的時候非常賣力;從感情上講未必沒有可能,所謂的賣力只是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為贏得滿洲信任不得不為。可惜當時漢族沒有真正的皇者。
李自成軍還沒有進北京就向張獻忠下戰書,表示要同他打一場你死我活的內戰。進北京後以驚人的速度腐敗,明明知道陳圓圓是吳三桂愛妾他還敢奸佔,將吳三桂視若無物。已經歸降,正在進京覲見,已經走到北京城郊的吳三桂意識到他在李自成心裡一錢不值,要殺要剮隨其心意,為圖自保掉頭返回山海關向滿清借師助剿。
李自成率十萬大軍討伐山海關,吳三桂以十二三萬人迎戰,依託城牆都被李自成打得招架不住,一片石大戰更是將吳三桂逼到崩潰的邊緣。李自成認為自己勝利在望,居高臨下正好望見鞭子軍殺來,嚇得扔下大軍率先逃跑,結果農民軍尚未與胡虜交戰就一潰不可收拾。
李自成肝膽俱裂逃出京城。吳三桂和滿清自後追殺,他丟盔棄甲的跑到保定時被追上,與吳三桂交戰前居然大聲叫嚷:“不要讓滿清人插手,你我一對一決戰看誰厲害。”
李自成被滿清、吳三桂打得連戰連敗,憑關堅守都守不住,他不敢反擊就派人南下去搶張獻忠地盤。可見李自成就是一個行事肆意妄為不顧後果,患有嚴重恐滿症的混蛋。就算吳三桂厚顏無恥甘心戴綠帽,李自成也坐不穩皇位。依照他欺軟怕硬的性子,不是揮師出關打滿清,而是攘外必先安內,南下打張獻忠。農民軍自相殘殺正給朱明餘孽和滿清發展壯大的機會,戰爭打成什麼樣子根本無法預料,可以預料的一點就是極度慘烈,漢人死傷數倍於歷史。
張獻忠是一代英豪,非常善於學習,比李自成更早意識到根據地的重要性,對異族沒有任何畏懼之心,就是運氣太差,兼且殘暴過甚動輒殺人。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