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 (第1/5頁)
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時候,他們下來查查書,才發現“林老師”講的東西,往往是綜合了好幾本經典的和最新的神經外科著作的精華。聽她的講解,比自己看書可要走不少捷徑呢。
現在,二人在心中已經心悅誠服地叫芳華“林老師”了,只是口頭上還叫林醫生罷了。
當然,最讓他們佩服林老師的地方,還是芳華的動手能力。本來嘛,外科醫生如果手術能力不行,就是再能說、再能寫、再有理論知識,也是白搭。
二人也觀摩過科裡其他老師、以及主任們的手術,結果發現林老師雖然年輕,但手術技術已經幾近完美,而且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她的手術過程一開始看,並不起眼,由於每個步驟都要求規範化,還有點讓人覺得繁瑣。但是,病人的手術效果總是最好的,術後沒有延遲不醒的,也很少出現嚴重併發症。雖然他們來這兒的時間還不長,芳華擔綱主刀的手術也還不多,但是無論什麼手術,她做下來確實還沒有出現過失誤。
王馬都仔細揣摩過芳華的手術動作,也沒有感覺特別快,但手術時間就是比別人短,基本上都要快個四五十分鐘。後來,他們才感覺到是因為芳華做得很流暢,彷彿跟做了千百遍的那麼流暢。
基本上對於進修醫生,在手術的關鍵步驟上,是不會讓他們做的,特別是顯微手術操作時都是芳華一個人做完的。
不過這時候,芳華都會盡量抽點時間,放慢速度邊做邊講解,就像當年紀老主任帶她的時候那樣,讓進修生們能看懂。下臺後,她也會鼓勵他們去實驗室做手術練習,有空也會去指導他們。
所以芳華平時雖然要求嚴格,但二人卻感覺在她手下,無論是基礎理論和手術技術都有很大提高。
而最讓二人感動的還是,芳華自己就很忙了,還懷著身孕,卻依然會抽時間指導二人寫論文。這對一直以來接受的醫學教育都不太系統的兩位進修生來說,確實是及時雨。
他二人不是正規科班出身,是靠多次進修培訓以及參加讀了軍醫校的大專班後,才成為了外科醫生的。也許正是因為知道他倆的經歷,鄧主任才特意讓功底紮實、知識面廣的芳華帶他們。
原來在小醫院,他們見到的病種、病例都有限,自身水平也有限,很難寫出高水平的、可以發表在核心醫學雜誌上的論文。但是,誰都知道發表文章和晉職稱的關係,而且現在的評審都要的是發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
現在,他們有機會到總醫院來進修,這裡有豐富的病歷資料,又有芳華指導他們選題、蒐集病例和分析,還說等他們寫出來後,會幫著推薦到本院主辦的幾本核心期刊上。
這樣為他們著想的主治醫生,怎能不讓他們從心裡感激和尊敬?
芳華帶著兩人走到了昨天下午新入院的病人面前。這人是來自總部某直屬分隊的一名作戰參謀張某,才不過二十七八歲。
馬醫生把病人的資料遞給芳華,報告說這是位透明隔囊腫病人。
芳華拿起CT片子對著光,邊看邊給二人指點:“你們看這兒,透明隔的兩壁都向兩側彎曲膨隆,凸向了兩側側腦室。兩壁之間的直徑明顯大於10毫米,的確是符合透明隔囊腫的影像表現。”
然後,她又問起病人可有什麼不舒服。
張參謀說:“這半個多月老是有些頭痛,有時候眼前還老發黑,我就來301檢查。一做CT就發現了這個腫瘤,真是愁死我了。”
芳華笑呵呵地說:“你不用擔心,這只是個良性腫瘤,手術做了就好了。”
“可我就不明白,怎麼會長這個玩意的?”
“哦,這是一種先天發育的異常。就好像有的人手指長些,有的人手指短些一樣,沒什麼大不了的。”
“那怎麼還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