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華夏文明 (第1/3頁)
凌雲凌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想到這裡,太王太后越發的對凌雲滿意。這人看似謙遜溫和、言語之中卻頗有分寸,實則內心高傲,有些睥睨天下之感。
和自己交談之時雖然目不斜視,但自己能夠感覺到,王宮中乃至咸陽之事在這位先生的心中不過一片落葉罷了,和尋常人家的瑣事一般無二!
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太王太后對凌雲和嬴政這一對組合頗有興趣,一個是勃勃野心的帝王之才,一個是閒雲野鶴的仙人之姿,究竟能夠做到那個地步,真是讓人越發的感到有趣!
太王太后在解決了幾個問題後,頗有興致的問道:
“聽聞小先生乃是儒家大師——荀況的得意弟子,不知先生對於天下各家學派如何看法?”
凌雲聞言有些意外,這些東西可都不是什麼有趣的話題,這位深宮中的太后居然也有了興致!
不愧是戰國太王太后,這政治機敏不是一般人能夠比的!
斟酌再三,凌雲先一步提問道:
“不知太王太后對於天下學說有何看法?”
太王太后似乎早有所料,意味深長的說道:
“治國之道,豈能以一家而治理天下。”
“有用則用,無用則棄,才是治國正道!”
“拘泥於一家之言,實為愚蠢!”
厲害!
凌雲心下佩服無比,這種政治智慧沒有被各種學說裹挾,足見這位太王太后的清醒和見識。
後世之人為了鎖住皇權維持自己的階級利益,無所不用其極,最終他們和皇權達成了交易。
最終有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情況發生,可是那時的儒家變得不再單純,皇權也得以遏制。
皇權以此籠絡人心,教化天下;儒家以此為依存,得以延續,董仲舒還留了個心眼,以‘天罰’來限制皇權,被漢武帝所棄用。
然,後代儒家在和皇權博弈的過程中邪惡的一面漸漸被放大,扭曲,改造,最後面目全非!
凌雲讚許道:
“太王太后智慧過人,國家大幸!”
“而今,秦國以法家、兵家、縱橫家為主,強國富民,增加國力,令秦國成為天下第一強國!”
“只是如此情況下,秦國如同一匹奮蹄狂奔的駿馬,精力十足,然終有停下的時候!”
“在下曾在秦國走訪過,說句實話,百姓的生活比起別的國家來說一言難盡!”
太王太后來了興趣,倒不是凌雲的奉承讓自己開心,而是凌雲所說之事,完全站在全域性的角度在看問題,比之一般的君主都要強,給人一種高屋建瓴的感受!
“哦,先生不妨詳細說說!”
凌雲點了點頭,繼續說道:
“諾!”
“大秦之根基,一在兵;二在糧。這是大爭之世中最為重要的國家命脈。”
“耕戰制度非常好的提高了大家種地、參軍的積極性!”
“可以這麼說,大秦的子民一直如同薪柴一般燃燒!”
“而國家一直也沒有虧待這些人,給予了爵位!”
“只是我華夏文明,或者未來的天下不應該就這樣繼續下去!”
“在下曾在山村之中見過一位小童,他衣衫襤褸,每天牧羊!在下有一日問他,牧羊做什麼?”
“小童回答道:賣錢!”
“在下又問:賣錢做什麼?”
“小童回答曰:蓋房、娶媳婦、生娃!”
“在下繼續問答道:後面呢?”
“小童想了想說道:再買羊放牧!”
“一個小童,終其一生都被困在田間地頭,沒有選擇,這不可悲嗎?”
“這與那山野之中的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