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壺香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京城。
兩人覺得,就為了嚐嚐這些美食,來這一趟也不虧了。
但是帶著他們的書院學生卻道:“二位兄臺不知道,要說這美食的起源,還得是‘青山書院’的食堂。”
“哦?一個食堂能好吃到哪裡去?”
這個書生也不多說,只道:“你們去吃了就知道了!”
又過了一日,兩人僱了一輛馬車,出發去了杏花村。
這個車伕倒是一個健談的,自從上了“馬路”,車伕的嘴就沒停過,喋喋不休的誇著這條路。
語氣中滿是與有榮焉。
聽說這條路的沿途又在修建幾個廠子,人們的工作機會多了,掙的也多了,來往縣城的人也更多了。
有了這條路,縣城與附近的十幾個村的聯絡都緊密了起來,他們拉車的雖然降低了車費,但是生意也更多了。
當然,現在清河縣往來的外人也多,不管是商人像孔潁他們這樣的讀書人。
總之人多了,他這生意也就好做了,錢也賺的就多了。
孔潁二人掀開簾子,往窗外看去,窗外的風景正在快速的倒退。
當他們真正的走上這條路的時候,感覺又不一樣。
馬路分左右雙向車道,儘量的避免了兩車迎頭碰上的情況,加上路又寬敞,牲口可以盡情的奔跑。
路面十分平整,車輪與地面的阻力也就更小,因此馬兒拉著車也感覺更輕鬆,跑的也更快。
這條路應該還是經過特意設計的,沒有太多的彎彎繞繞,甚至陡坡也很少,速度當然很快。
到了杏花村,現在杏花已謝,但是青澀的杏子掛滿了枝頭。
果然,這條路的盡頭是杏花村的村口。
從村口的大杏樹下了公路之後,還有一段水泥路,通往“春山學堂”。
除了這之外,春山學堂門口還有一條正在修建的公路,通往的是顧安的莊子。
兩人到了學堂之後,通報與顧安,顧安雖然不明白來的兩人具體是誰,但是從二人的姓氏中就可以看出兩人的不簡單。
顧安熱情的接待了兩人,就當是其他學校來考察學習的人員吧!
話說,他接待其他學校的人也接待的夠多了,有時間,也要帶著自己的學生和老師們去別的地方看看。
孔潁和孟籍見到出來迎接他們的顧安,都不禁仔細打量了起來。
沒想到顧安看起來竟然是個柔弱、清瘦的書生,只是雖然瘦弱,但是臉上的笑容卻十分的陽光,讓人如沐春風。
這顧安,跟他們想象的鄉村窮書生不一樣;也和那種皓首窮經的苦學之人更是不同。
孔潁和孟籍進入校門,就看到了那塊並不宏偉的石頭。
:()穿越古代:我有門徒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