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相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歷史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第二十章1月1日(二)
吳愛民跟蘇方達離開了老兵爺爺,但老兵爺爺說過的話以及說話時的表情、還有在他們離開時那種從沒見過的痴望的眼神、在吳愛民的心裡留下永遠難忘的記憶。老兵爺爺的腰桿精瘦挺拔,特別是那雙明亮的眼睛似乎把世間萬物都洞察的明明白白,至於老人的年齡也只是從他像歲月刻下刀疤一樣的皺紋裡猜出來的。一個事實告訴他們,老人早已不再年輕,但老人的精神並沒有隨著年齡而失去朝氣。
“大哥,你在想什麼?”蘇方達看到吳愛民一言不發神情凝重默默走路的樣子問道。
“我在想,如果咱們活到老兵爺爺這樣歲數的時候會是個什麼樣子?”吳愛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心裡想的是,會不會有老兵爺爺這樣的人生覺悟。誰知蘇方達說得更是直接。
“為什麼追求自己活得長壽?難道是為了享受嗎?當我們不能自食其力的時候,活著又有什麼用,一個人活著如果失去價值就會成為別人的拖累。”
吳愛民似乎以不認識異樣的眼光仔細地看著蘇方達。沒想到老兵爺爺的話會使他深得這樣的悟性。嘴裡默默地把那句心有所想的話說了出來,“人,活著在德,不在壽。”他又接著說。
“如果咱們只是把老兵爺爺說出的故事當做是他對家鄉那一灣山水的思念,豈不是太辜負老兵爺爺的那顆博愛的心了。當今時代老兵爺爺要想回家鄉去看看豈不是太容易的事兒,說不準老兵爺爺已不止一次回到過他祖上離開的家鄉了呢。今天來看老兵爺爺那個年代,當兵是選擇了世上最偉大的最光榮的最有價值的事業,當一切都結束的時候,勝利的旗幟牢牢地把握在人民的手中盡情揮舞的時候,人民從心裡深深地感悟到一切努力,一切付出,一切犧牲都是值得的。不過真正使人尊敬的是那個時代去當兵的,當兵意味著時刻為自己的信念去付出生命。信念是什麼?一定是勝利嗎?誰都不知道,但為自己的理想而捨棄最有價值的東西也許是人活著最崇高的意義!不管任何時代,有誰不認為為人民正義而戰的犧牲是最偉大的犧牲!”後面的話使吳愛民心裡想到的,並沒有說出來。
鳥思故林,人懷舊鄉,雖過百年,他鄉難做故鄉親,身似漂泊心似客,悲慼戚,流落他鄉荒冢無人知。
以後的生活裡,吳愛民在不斷深思中深受教益,跟老兵爺爺似曾相識的邂逅實在太短暫了,不到一個鐘頭,也許只有半個多鐘頭,老兵爺爺似乎有不盡的話要說。如果說吳愛民以前生活是迷懵的、甚至不知道人為什麼而活著,從此變得更加理性。如果一個人總是婆婆媽媽,註定是一個沒有多大出息的人。老兵爺爺就像一把鑰匙,開啟的並不是一把生了鏽的鎖(他的頭腦天生並不怎麼愚鈍),而是為他開啟了智慧寶庫的大門。吳愛民從老兵爺爺那裡受教後最明顯的變化是,他愛上了讀書,用老兵爺爺的話來說,喚醒了他的靈魂。他原本就對偉人詩詞獨有偏愛,更何況他的生命還很年輕,特別是那句“朝聞道,夕死可矣”鼓舞著他向另一種生活邁進的信心。無論是生活、還是讀書遇到的一切困難在他看來都是正常不過的,似乎人活著就是來扛事的,何況他的肩膀還很堅實。從此他除了為了謀生不停地出去做工,一有時間總是不停地翻看那些似懂非懂的國學經典。
如果老兵爺爺的那些話不是從一個老華僑的口裡說出來,在他的心裡絕不會引起這樣強烈地反響。不是他從小接受教育的方向是錯的,也不是他的心裡太過偏激,而是太多的教育在他的心裡根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聽了老兵爺爺的故事,就像翻開了一本厚重的解讀不盡的啟智的大書。特別是人人動不動就說到那種崇高的概念——信仰,信仰到底是什麼?以前那個抽象的模糊的概念使他理解到絕不是愚昧無知的自私自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