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草莓的小橙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過年前兩天,公社研究院這邊收到了東省汽車廠送來的一卡車物資,大米、白麵、油、糖、奶粉、麥乳精、蜂蜜,還送來一些工業券、兩張腳踏車票、兩張手錶票,感謝他們幫忙改進了卡車發動機和整體設計,同時派了兩個工程師來進修。
謝贇對他們表示了歡迎,然後說道:“您二位工作態度真的太積極了,都不肯留在家裡過完年再來。其實也不差這一兩天的。”
大過年的!幹啥這麼拼啊!
兩位工程師,就跟拖拉機廠的梅大山和孫鐵軍一樣,也是一老一少的搭配,年紀大的五十多歲了,叫韓振興,年紀小的不到三十,叫張解放。都是很有時代特色的名字。
韓振興說道:“大家都一樣。全廠都不放假,除夕春節都要接著上班。我們廠原來在省城,後來搬到大山裡去了,有的人是拖家帶口一起去的,也有不少人是背井離鄉的,對我們來說,在哪兒過年都一樣。我家人都在省城呢,本來我也沒法跟他們一起過年。倒是小張,他媳婦孩子都在廠裡,今年是沒法一起吃年夜飯了。”
張解放笑了笑,說道:“工作要緊。”
謝贇:“……”
行吧。
給他們培訓的主力是李知新和謝燊。
他們已經參與了拖拉機、轎車、卡車的改造全程,對發動機這塊的知識掌握的十分熟練。
韓振興和張解放一開始面對這個絡腮鬍+小少年的老師組合有點傻眼,看著不是很靠譜的樣子,但一旦開始學了,他們就發現,人家確實能教他們。綽綽有餘!
不管是年齡不明確的絡腮鬍流浪漢,還是如雨後春筍般清新又帶著蓬勃朝氣的少年,都是有真才實學的。
果然,不能以貌取人。
李知新和謝燊認真教學,韓振興和張解放學的更是努力刻苦。
謝贇跟潘長青開玩笑:“咱們這兒都可以開個高階工程師研修班了,讓各個機械廠、汽車廠、拖拉機廠的工程師都來咱們這兒進修一下,這絕對是有大好處的。”
潘長青認真想了想,說:“你這個想法是很好的,但是咱們現在沒這個工夫,而且,咱們這兒好像也不太方便。”
“那咱們編一套培訓資料吧,然後,讓李東山同志組織培訓。”
潘長青說:“他有時間?他現在身兼兩廠,怕是忙的連吃飯的工夫都沒有吧?”
謝贇剛想發表一點資本家話術,就聽李知新說:“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擠就有了。”
大家:“……”
心裡同情了李東山一秒,該使喚還是要使喚他。
眼看李知新拿起電話就要打,謝贇趕忙阻止道:“你等會,我們教材八字還沒一撇呢,讓我們先把那一撇畫出來再說。我琢磨著這事還可以做得更正式一點,既然我們要出培訓教材,那就乾脆直接出版。我們編好了之後,我去找省裡的出版社,就以咱們研究院的名義出版。個人的名字就先不寫了。行嗎?”
潘長青笑道:“行嗎?你要是能出版,署張三李四的名字我們也沒意見,對吧?”
他又問其他人,大家都紛紛附和他。“沒錯,能出版,就能在全國各地發售,就能讓更多人學到知識。就我們這一小撮人夠幹嘛的啊,國家那麼大,人才越多越好。”
鄭淑華說:“咱們分一下工,每人寫一部分,咱們也擠一擠,抽時間寫,別耽誤研究進度。”
“成。”
材料科學與機械工程研究院全體研究人員開了個會,就編撰、出版一套應用技術教材達成一致。並且就教材內容、編寫分工進行了商討。
會議之後,謝贇根據討論情況,撰寫了一份會議紀要,讓大家都在上面簽了字,又蓋上了研究院的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