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酒煮蘿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朝滅亡了以後,王府也隨之荒廢,後來街上只有八座王府,人們便稱它為王府街。
一直到1915年,後面慢慢改稱王府井大街,人們也逐漸用“王府井”三字稱呼整條大街。
1949年1月月底,《人民日報》在此成立編輯部辦公大樓,建址在王府井西側,此後多年一直延續,到80年代才遷移到朝陽門外金臺西路新址。
最近幾年為響應上頭號召,也先後開辦了以“工人”、“學生”、“文藝工作者”等幾大類群體為主的期刊,《音樂評論》是其中之一。
林愛國便是《人民日報》編輯部的一名青年編輯,新入職,又年輕,人還老實,在單位不受重視。
打了三個月的雜,端茶倒水什麼都做,今天終於讓人上手,處理各類人員投來的稿件。
“這得看到什麼時候啊.....”
看著面前堆成山的稿件,林愛國真心心累。
一般老編輯遇到這種情況,二話不說先推倒一批,看都不看,這批人不管寫的什麼,立馬淘汰。
剩餘的分好類,每個類別中撒篩選一部分,這才是他們需要看的內容。
當然,有名氣的人投來的稿件,自然也不是他們這些小編輯可以插手的事務。
林愛國畢竟剛來,不懂這些偷奸耍滑的路子,只能老老實實一封封拆,一封封看,看的眼花繚亂,拆的也是手指痠痛。
打著哈欠繼續工作,他都想睡了。
隨手拿起一封投音樂類內容的稿子,一看信封。
“喲呵!”
信封的封皮上堂而皇之的備註著“內有驚喜”,老實說他對這種小手段十分嗤之以鼻。
但人嘛,總歸還是忍不住內心的好奇,便鬼使神差拆開來看。
打從開頭開始,林愛國臉色就有了不小的變化。
先是驚訝,繼而震驚,到最後已經是不可置信的瞪大雙目,倒吸一口涼氣。
再一看署名。
“鄭家明?”
“還是實名咧!”
這下他徹底坐不住了,立馬就從座位上抬起屁股,舉起手裡的稿件,招搖過市般大吼。
“出大事了,出大事了!!”
....
幾分鐘後,編輯部的總編收到訊息,遂召集了有關人員,專門就此事開會進行商討。
七八個人分為了兩面派,彼此爭論不休,各持己見。
會議進行到半程,依舊是誰也說服不了誰。
“好了,先安靜一下。”
總編終於開口,抬起雙手往下壓,止住了場上的嘈雜。
他叫來林愛國,詳細瞭解情況,又反覆看了那封讓他們無比為難的稿件內容,心裡終於有了主意。
“發!為什麼不發?就發最新的一期!”
“我們不能不讓人民講話,講真話!不然那成什麼了?”
隨著他一錘定音,場上有關的爭論逐漸消失。
眾人都意識到這會是一個新的爆點,但同樣也意味著新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