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第1/2頁)
唐德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他次長也都是同盟會中的傑出才俊,如蔣作賓、居正、馬君武、于右任等,在後來的國民黨政權中,多據決策高位,歷史家對他們還有得說的呢。在他們鋒芒初露之時,就犯不著多加交代了。不幸革命黨人內在的分化,這時亦已逐漸明顯。孫公這個新內閣,雖然少長鹹集,而革命首義地區的武漢,以&l;三武&r;馳名的先鋒人物,除一位&l;歷史反革命&r;(再借用一個現時老詞)的黎元洪之外,幾乎全部見遺於圈外,難免替民國以後的歷史,寫下了一句矛盾的伏筆,此是後話。
在這個&l;臨時&r;政府中的所謂&l;國務員&r;,尤其是次長級的激進分子,他們都是和孫大總統同進退的,在袁世凱咄咄逼人的形勢之下,從中山開始,全部閣員,自始即深具五日京兆之心。早在中山返國途中,盱衡國事,計較各派實力,便深知將來總統一職非袁莫屬。及抵國門,聽取諸家議論,所說盡同,因此孫公後來雖當選總統,並正式就職,仍立電袁公,告以備位以待。發了數通中文電報不算,孫公還以英文投書&l;字林西報&r;,公告國際,以昭信守,以促袁反正,用心純正,溢於言表,至為感人。記得&l;史記&r;上有段故事說,劉邦與項羽本有&l;先入關者為王&r;之約。後來劉邦先入關了,但計算實力,卻不敢&l;為王&r;。在鴻門宴之前,他拜託項伯,捎信給項羽,解釋說:
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見&l;史記項羽本紀&r;)
吾讀民元孫公致袁世凱諸電文,真如幼年所背誦之&l;項羽本紀&r;也。劉邦、項羽、孫文、袁世凱都是我國史上不世出的大英雄也。英雄所見,大略相同,豈不信然?只是劉項之爭,純系個人權位,而孫之讓袁,治史者誅心以論之,實旨在為國為民,未可與劉、項、袁三人等量齊觀也。
總統制乎?內閣制乎?
正因為&l;臨時政府&r;的過渡性太重,在袁氏&l;贊成共和&r;逐漸具體化,繼任總統已呼之欲出之時,孫公臨時政府的主要任務,便是怎樣確立個制度,以約束這位飛揚跋扈的下屆大總統了。按法制常規和憲政學理,只有憲法才能加以約束。但是民國體制原是模仿美國&l;總統制&r;建立的,總統權力甚大。當初建制之時,宋教仁曾力主採用法國的&l;內閣制&r;,而中山以為不可。蓋內閣制原為架空皇帝或獨裁元首,以首相當國(如英、法和日本)的虛君制。宋教仁,這個三十歲的小傢伙,那時雄心勃勃就想做中華民國第一任&l;國務總理&r;,所以力主內閣制,但是中山認為建立民國,既然是要驅除韃虜,推翻王室,則中國政府就沒有再設虛君的必要。所以中山就堅持採取美國的總統制。如今眼看孫公就要讓位於袁,袁可不是個省油燈,要袁氏削減權力,實行三權分立的民主制度,恐怕是與虎謀皮,革命黨人認為要在袁氏就職之前,就應立法加以約束,好讓袁老四去做個&l;虛君&r;。因此乃在約法上把&l;總統制&r;改為&l;內閣制&r;了。誰知這一改,就改出紕漏來了:袁世凱抵死不作&l;虛君&r;,宋教仁卻又拚命想做&l;首相&r;。政治矛盾要用槍桿子解決,民國就逐漸變成軍閥的天下了。悲夫。
&l;民元約法&r;之誕生
前節已言之,中山出任總統的法律依據是,各省都督代表會於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三日,所制定的臨時政府組織大綱,因此在臨時政府的行政部門的組織,逐漸就緒之時,則立法部門亦在循序奠定。總統就職未幾,各省都督代表會即議決組織&l;臨時參議院&r;為最高立法機關,並通知各省,每省選&l;參議員&r;三人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