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第1/2頁)
唐德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帝制向後轉,獨裁向前看,和權力遞減
朋友,你說袁世凱下流,要做皇帝。其實在政治學理上,他所搞的還是高一級的&l;寡頭政治&r;(繼承式的寡頭政治)呢。後來孫、蔣、毛、鄧諸公所搞的還是低一級&l;寡頭政治&r;(非繼承式的寡頭政治)呢。但是低一級的往往一搞數十年,而&l;流芳千古&r;;高一級的,只能搞八十三天,卻&l;遺臭萬年&r;。何也?朋友,&l;轉型論&r;在此地就有所解釋了。原來&l;繼承式的寡頭政治&r;(做皇帝),是屬於轉型之前的形態,它本身便是一種&l;定型&r;。如今在這十年一變的,洪峰急流的三峽裡,你要逆流而行,面向過去,要恢復前一期的秦皇漢武的定型,這就叫&l;反動&r;( reactionary )了,在社會發展中作反動派,則觸礁滅頂,不敗何待?這就是袁世凱的悲劇了。
搞列寧、蔣介石、毛澤東式的個人獨裁就不然了。它雖是個比傳統帝制還不如的寡頭政治,但它畢竟是個現時代的產品,是帝制轉民治的中途現象。它不是個一成不變的定型;相反的,它只是個流動的、權力遞減的&l;轉型體制&r;( transitional stitution ),甚至是個&l;不可或缺的惡症&r;( a necessary evil )。君不見蔣毛二公的權力,是超過一般的皇帝了。但是權力漸減。蔣經國和鄧小平,就只能算半個皇帝了。經國一死,李登輝就只能做民選的總統了(可惜只是個偏安的小朝廷,而又心懷異志)。再看看大陸上,鄧、江之間的&l;權力漸減&r;,也是很則顯的。繼江者誰?吾不知也。但是繼起者獨裁權力之加快滑坡,則歷史家打包票也。此不才之所以敢一再妄言,我國第二次社會政治大轉型之完成,法治民主之真正實現於中國,或將在下一世紀中葉之後乎?……歷史家不是預言家;但是歷史家應該是社會科學家。社會科學家是會根據社會發展的現象,尤其是轉型末期的社會發展的現象,而加以推論的。這一推論在民國初年是不可能的;但是百年回看,歷史家便發現民國初年的社會和政治上所發生的現象,是未有不可理解的了。質諸高明,是耶?非耶?
把近百年來中國的社會和政治發展的大勢,說清楚了,我們就可以談談民國初年的政治史了。請先從袁世凱說起:
袁世凱搖身三變
袁世凱自一九一一年(宣統三年)十月十四日,承武昌起義之機運而東山再起之後,為著他個人的權位,至此,可說已搖身三變。
第一,從他復職至清帝溥儀退位的三個月期間,他對南方的革命派的策略是採取&l;養寇自重&r;的被動的守勢。但是對滿族親貴,則採取極有技巧的絕對主動,以達其逼宮篡位的目的。
第二,自民元四月,他代孫當選第二任臨時大總統之後,直至二次革命之爆發的一整年時間,由於對現代的政黨政治無經驗,袁也是採取觀望的被動姿態以待勢。在此期間,革命黨人的氣焰甚高,黃興、蔡元培等不但說服了國務總理唐紹儀和趙秉鈞都加入了國民黨,(改組前叫同盟會),他們甚至也邀請袁世凱宣誓入黨,以示天下,這個新朝代是國民黨的朝代;袁也只含笑婉拒而已。因此在此期間,政權實質上是掌握在袁氏手中,但是他給外界的印象,卻有被黨人推來推去,無能為力之感。加以此時一般小政客、小黨人、小軍頭在北京議會之內,和地方各省之間也橫行無忌,紛擾不停,血流不止。他們大半也是當年有功革命,如今仍在繼續爭權奪位而已。如山東的胡瑛、張廣建之爭;安徽孫毓筠、黎宗嶽,和貴州的唐繼堯、楊藎誠之爭。都是刀槍齊動。你死我活,民無噍類的。而這些爭權奪利的革命者,往往也只是一些痞仔,為社會所不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