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第1/2頁)
唐德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皇姑屯事變
國民革命軍於一九二八年春繼續北伐時,原分四路出師直指京津。何應欽率&l;第一軍團&r;循津浦路北上。除在濟南為日軍所阻,引發&l;濟南慘案&r;之外,&l;直魯聯軍&r;未多抵抗便退往直隸(旋改名&l;河北&r;)。馮玉祥的&l;第二集團軍&r;則於津浦、平漢兩鐵路之間自新鄉向北推進。白崇禧則率&l;第四集團軍&r;之一部(原唐生智舊部,經桂系收編者),循津浦線北上。直迫保定、北京(北伐後改名&l;北平&r;)。閻錫山之&l;第三集團軍&r;則循年前舊路,東出娘子關,北出大同,拊奉軍之背,向北京作大包圍。在此軍力懸殊,大勢已去的情況下,奉張父子唯一的出路便是在北京遜位讓賢,回師東北,再作打算了。
據張學良將軍近年告訴我,他在一九二七年夏季自鄭州班師時,便決定力諫老帥,停止內戰。蓋連年殺伐,他耳濡目染,覺得內爭太無意義而老百姓受禍也太深了。尤其是他在鄭州登車返京時在車站上遇一家破人亡的老者,少帥細詢之下,竟與之相對流涕。張學良那時不過二十七歲,還是個血性青年。這位老人的故事,觸發了他潛在的良心──他自覺不能再做個禍國殃民的青年軍閥。回到北京之後,乃泣諫老父全師出關,內戰絕對不能再打了。至於後來的涿州之圍,也實在是晉閩投機所惹出來的,也是他奉父命的結果。
在學良力勸之下,老帥也迫於現實,他父子乃於一九二八年五月決定全師出關。可是他父子這一決策,卻忽視了那把他們家鄉早已視作禁臠的日本帝國主義了。當時日本田中內閣對我東北的侵略設計,則為增建五條有戰略價值和經濟利益的鐵路。為此&l;五路建設權&r;,日政府一直在逼迫張作霖正式簽約,而張是個愛國的硬漢子。對日本這項要求,始終&l;軟磨、硬泡、死拖&r;,永不立於文字。
可日本在華的&l;關東駐屯軍&r;對我東北的陰謀那就更進一步了──他們要設立個傀儡政權,使東北永遠脫離中國。如果張作霖不是個適當的傀儡,那就殺張而另選之。所以張作霖出關之前,媒體中已有日本要扶持張作霖做&l;大遼帝國皇帝&r;的傳聞。不幸的是我們這對父子檔老少帥,都是雄才有餘而大略不足的英雄。他二人始終不敢把日本陰謀看得太嚴重,並有一種&l;諒他不敢&r;的糊塗自信心──皇姑屯如此;&l;九一八&r;亦然。因此當老帥於六月三日在北京專車返奉時,竟坐上前西太后的御用專列,堂而皇之,浩浩蕩蕩地開往奉天。如此,日本人若有意殺他,那就是插標賣首了。果然於六月四日清晨五時卅分,皇姑屯一聲爆炸,張老帥就應聲殉國了。
從以美為師到以俄為師
張作霖之死,不用說在近代中國也寫完軍閥混戰史的最後一頁。筆者作此長文底目的,也是想把皇姑屯事變前三四年之間,最複雜的軍閥混戰的故事清厘一番。如此,不特使一般讀者對軍閥故事略知始末,也可為&l;九?一八事變&r;鋪陳點歷史的背景,以乞教於方家。
拙篇若有餘事足紀者,則是對&l;軍閥&r;這一萬惡名辭,亦未始不可略作反思。
張作霖&l;軍閥&r;也,然作霖竟以拒簽&l;五路&r;條約而死國。吳佩孚亦軍閥也,然其&l;不住租界&r;,狷介一生。據說,最後亦以誓不事敵而招殺身之禍。張宗昌軍閥中之最下陳者,然濟南慘案前,亦嘗堅拒日軍化裝直魯軍以抗南軍之要求。大結無虧,均足垂名青史。
以故所謂&l;軍閥&r;者,固不可一概而論。蓋我國近代史的發展,從中古社會走向現在社會實有其極顯著的&l;階段性&r;。舜猶人也,各階段的英雄豪傑,都是各該階段的特殊產品。各階段有各階段的通性;各階段亦各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