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 (第2/2頁)
唐德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作霖對時局的腹案,顯然就比孫中山的實際多了──張搞的是&l;槍桿出政權&r;,用武力統一中國。&l;武力統一&r;這四個字是段祺瑞在搞&l;安福國會&r;(一九一八)時發明的。繼之而來的接班人是吳佩孚;吳之後才是張作霖。其實奉張之後,蔣、毛二公所搞的還不是&l;武力統一&r;?反觀我國三千多年的歷史,哪有什麼&l;和平統一&r;這回事呢?所有&l;分久必合&r;的現象,都是&l;武力統一&r;的結果嘛。民國哪能有例外呢?
作霖當時的腹案分明是:屯重兵於華北,壓制馮玉祥,最好能不戰而屈之。然後招降或中立那善於觀風的山西閻錫山;再揮軍南征&l;以武力解決長江各省&r;;消滅直系的殘餘勢力,如盤據滬寧一帶的齊元,閩浙一帶的孫傳芳;甚至包括仍然寄生於武漢、洛陽一帶的吳佩孚本人。長江既已在掌握中,則華南、西北,不難傳檄而定也。事實上奉軍於一九二五年春季南征,便是循這條腹案脈絡前進的。
張少帥的震主威權
這次奉軍(第三次)入關南下的編制,是自&l;東北陸軍&r;中編出六個&l;軍&r;,由姜登選、李景林、張學良、張作相、吳俊升、許蘭洲分任第一至第六軍軍長。每軍之下各轄三至六個&l;旅&r;及若干&l;獨立團&r;,如炮兵、工兵、輜重兵等等。另加空軍、海軍由少帥張學良直接指揮。六個軍的總人數,蓋有二十餘萬人。
在這六軍之中,再以最精銳的一三兩軍合組&l;一、三聯軍司令部&r;,以張學良為司令,而以第三軍副軍長兼第六混成旅旅長,也是當時奉軍中最具現代化頭腦和最幹練的將才郭松齡為副司令。二次直奉戰爭後,奉軍再次擴編;改旅為師、改軍為軍團。改&l;一、三聯軍司令部&r;為&l;京榆駐軍司令部&r;,駐天津。直轄步兵六師十二旅,騎兵一師兩旅,炮兵兩旅,工兵一團。少帥張學良任第三軍團軍團長兼司令,郭松齡副之。共有步騎炮工輜各兵種七萬五千人。奉軍六大軍團的張家父子兵之精華,悉在此中矣。張學良若非&l;少帥&r;也就權高震主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