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第1/2頁)
唐德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一古怪現象,朋友,就是筆者所一再強調的所謂轉型期特徵了。我們中國,不論怎樣,總是個有數千年傳統的文明大國,更是東方文明的主流,縱是一貫被現代革命黨人所詛咒的文化糟粕,所謂封建帝制,也未必全是垃圾。一個曾經數千年不斷改革修正的政治社會體制( cio─political entity ),不可能一無是處,他老人家在抵擋不了西方文明的挑戰( 插llen )而逐漸崩潰之時,斷壁頹垣之下往往也有些珠寶黃金,和名人字畫,不可玉石皆焚。不幸的是,我們老一代的革命家,都是&l;一次革命論者&r;,一旦把這些斷壁頹垣摧毀之後,都信心十足,甚至驕橫萬狀(事實上國共兩黨都是一樣的),以為一座合乎他們理想的西式摩天大樓,立刻就可聳入雲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新居未建,而故居已拆,群眾露宿街頭,餓殍載道,癘疫橫行,如此則受害群眾就要抱怨今不如古,民國不如大凊了。豈然哉?豈不然哉?
全民受苦受難百餘年了,吾人今日回看,固知一個新的政治社會體制之建立,除舊布新,完成一個適合自己的定型,不斷改進實踐,非兩三百年不為功,哪可一蹴而幾。這就是筆者所要說的歷史三峽了。三峽過盡,實驗告終;國有定型,民有共識,始可重享太平也。明乎此,我們就可以瞭解民國初年那些要幫袁世凱做皇帝的&l;封建殘餘&r;,居然能以&l;六君子&r;頭銜,來招搖過市,實在是也有他們的群眾基礎,和實際需要的。只是&l;人間無水不東流&r;,中國近現代史之走向&l;共和政體&r;的&l;民治時代&r;,已經是個改變不了的&l;客觀實在&r;,是不能掉頭的。民國搞得再糟,歷史方向是無法改變的,這場陣痛是避免不了的,&l;民治時代&r;這個嬰兒,遲早是要出生的,只是&l;六君子&r;者流,為時過早,見不及此,誤以為民國永遠不如大清,而要恢復帝制,那就大錯特錯了。
&l;六君子&r;解剖
楊度(一八七五──一九三一)此人,若論&l;現代學識&r;,由於時代設限,原是個二百五,但其人品瀟灑,智商甚高,在辛亥前留日時,即頗有才名,也是個極孚眾望的學生領袖。與黃興等兩湖革命青年交往彌深;中山亦甚為器重。他雖薄革命而不為,革命人士也尊重其選擇,對他既不相強,亦不敵視,二次革命後,他投入袁氏陣營,主張帝制,雖不無宰相野心,也不是全屬投機而毫無個人之政治信念也。楊氏晚年(死前二年,一九二九)居然經周恩來之介紹,加入第三國際為共產黨,亦不能以投機目之。因中共此時在四處喊打聲中,已躲入地下,實在無機可投也。楊氏為一轉型期的有心之士也,可能在帝制途中發現自己錯誤之後,一朝頓悟,又覺得共產主義才是救國之道也。在歷史三峽激流之中,看不出歷史的方向而隨波逐流者,又豈止於楊度這個活動分子哉?時代使然也。
至於孫毓筠、李燮和、胡瑛則原是同盟會骨幹,辛亥前後為共和革命而擁戴孫公,衝鋒陷陣,亦嘗出生入死。如今搖身一變,擁袁稱帝,可能也是對共和政體失望,窮而思變的結果。革命陣營中之中庸黨人,亦未嘗疾言厲色,目之為&l;反骨仔&r;也。若論嚴復與劉師培,那時更是當時學界的泰山北斗,望重士林。嚴復為民國時代第一任之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胡適之之前輩也。他在學術界的地位,筆者所論已多,在今後文化篇中,仍當續論之。其影響實未可卒測也。有人曾說,嚴本無心佐袁稱帝,渠之列名籌安會為楊度肆意為之,初未獲嚴之首肯。然嚴對帝制說初無反感,則可定論。否則帝制失敗後,嚴亦不會躲入租界以策安全也。
劉師培更是國學泰斗,與太炎齊名,黃侃之業師也。早年留學日本時,曾加入同盟會,回國後曾為端方的幕僚,然未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