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崇禎皇帝就被哄得十分開心。
但是那些大臣倒也不是真的哄騙崇禎皇帝。因為在明朝各個官員的認識中,關外的後金雖然野戰的實力是很強大,但他們攻堅的能力就很薄弱了。
在以前的明金戰鬥中,明軍僅有的幾次勝利,都是在守城戰中獲得的。而明軍失守的那些堅城,也都是被後金軍派出的內應,從城內給打破那些城池的。硬碰硬地攻下明軍防守的城池,在以前的後金軍,一次成功的戰例都沒有。
而這次由於在孫承宗的組織下,明軍已經基本上修造好了大淩河城,所以對於後金軍的來犯,所有的官員都並不怎麼擔心。
在這些官員看來,只要後金軍在城下被大將軍炮一轟,再加上後金軍的兵丁,也要忙於農事,不能夠長期動員作戰,所以後金軍一定也會在大淩河城碰一個頭破血流以後,丟盔棄甲地敗回去的。
可是這些官員沒想到的是,後金的上次入關,在關內搶掠了大量的青壯勞力,他們都成為了後金旗民的包衣奴隸,為著後金耕種著土地,所以現在的後金,並不缺乏耕種農田的勞力。也可以為長期圍城提供充足的人手。
還有,作為一個優秀的軍事統帥,皇太極也認識到了後金缺乏攻城手段的弱點,他也改變了作戰方式,把攻城改成了圍城,再輔助以圍城打援,以消滅明軍的有生力量。
應該說,皇太極的這個戰術改變,不僅出乎了明軍的意料,也被一些後金軍的兵將所反對。因為在那些後金兵將看來,騎馬戰鬥那是多麼的威風啊!可挖壕溝,長期圍困而不攻城,那不是丟了咱們勇士們的臉嗎?
可是這時候的皇太極,已經在後金上下之中,建立起了極高的權威。而在他強有力的手腕壓制之下,後金的那些驕兵悍將也無奈地幹起了那些他們認為應該是苦力幹得活。
可是透過了這麼一次磨礪,後金軍除了保持了原有的勇敢和嚴守紀律的優點以外,還學會了吃苦耐勞和在戰鬥中持有耐心。應該可以這麼說,皇太極終於鍛造出了,在當時的遠東地區最強大的一支軍隊。
可是有些可笑的是,就算是明軍和後金軍的戰鬥中是屢戰屢敗,就算是後金軍已經打到了京城地區,可是明朝的崇禎皇帝和那些官員,還是抱著天朝上國的想法,把後金看成了蠻夷,對他們的一切都是不屑一顧。
因此,在這次的廷議中,所有的大臣還是對後金表現出一種藐視的態度,認為後金軍絕對不會在大淩河城下討得一個好去。而崇禎皇帝也對此見解深以為然。
崇禎皇帝就是一直這樣認為的:後金的做大,就是因為自己兄長天啟皇帝的信任權閹、荒嬉廢治的。也是因為那些象袁崇煥這樣的大臣不肯用命,有負君恩的。雖然自己一上臺以後,也稍許走了一些彎路,但只要君臣一起精誠努力,那天下的形勢肯定就會好轉的。
所以今天的廷議,還是在一種樂觀的氣氛中結束了。而作為廷議中大臣的領袖,首輔周延儒也在退出以後,和恭維自己的那幾位堂官客氣著。
周延儒沒有注意到,走在他身後的溫體仁,向著崇禎皇帝身邊的大太監曹化淳打了個眼色。
作為在和東林黨官員戰鬥中,一條戰壕裡的倆位戰友,當週延儒和溫體仁都成為了大學士,入了內閣以後,倆人立刻就面和心離了起來。
而這原因無非就是這樣,周延儒這個正婦要獨寵,而溫體仁這個小三想上位。這道理,大到朝堂,小到內宅都一樣。怪不得聖人曰: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啊!
和周延儒不同的是,溫體仁這個人不好色、不愛財,行為做事都相當得正派,可以這麼說,他就是一個道德楷模。所以如果有什麼武官敢送給他幾千兩銀子的話,他一定會把這些銀子扔到那個武官的臉上,並且把那個武官給亂棍打出去(開個玩笑。很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