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轉換成「師兄」,我當機立斷:「肖叔叔,幫我把愛爾蘭拿下來,謝謝。」
「要煮咖啡了嗎?」簡千梨果然不負我所望,立馬湊過來,把她肖叔叔拋到九霄雲外了。
「嗯嗯。」
上次答應了她煮一次愛爾蘭咖啡,拖了兩個多星期,除了沒有威士忌之外,其實也要等一款咖啡豆。
一杯調好的「花式咖啡」裡,通常咖啡液的含量只佔了很少的一部分,剩下的大部分都是牛奶、糖漿或者奶油甚至是水,所以為了避免咖啡的味道淪為陪襯,口感濃鬱的意式濃縮咖啡是最明智的選擇。愛爾蘭咖啡作為一款咖啡界的「雞尾酒」,不能免俗。
可是,那臺我曾經在冬天裡用來取暖的意式咖啡機已經不在了,摩卡、法壓之流也早已不見蹤影,我只好退而求其次,選擇了虹吸壺,如果配上來自蘇門答臘的曼特寧咖啡,應該是值得簡千梨期待的。
在我的印象中,東南亞地區出產的咖啡豆口味都比較重,尤其是越南的羅布斯塔豆,幾乎給我留下了「陰影」。很多人形容東南亞的咖啡風味,會用上「泥土味」這個詞,我覺得這是非常客氣的說法,如果讓我來形容,我會說那是「土腥味」,我對這個味道深惡痛絕,「腥」是我能想到的形容食物最貶義的字眼了。
南方的夏季午後非常悶熱,地面是滾燙的,通常都醞釀著一場昏天暗地的雷陣雨。陣雨一開始,就是零星的豆大的雨滴重重地砸在地上,就像一滴水滴入已經熱好的油鍋,那一瞬間的化學反應散發出的味道,在整個大地上瀰漫成片,像瀰漫在森林裡的瘴氣一樣,幾乎讓人窒息。這個味道,就是「土腥味」。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