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東王的野望 (第2/4頁)
鍵盤戰鬥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事,唐清安不但要督促同意,還要大力的推動。
“如果一戶百姓現在有田五十畝,生了三個孩子,分家後就是一家十餘畝。”
唐清安慢條斯理的說道。
作為開國之君主,文治武功超凡,他的底氣太足,沒有人能放在他的眼裡。
“三代之後,這戶富裕的百姓,就會淪為貧民。”
人口的增長,而田畝沒有變化,也沒有新的產業吸引過剩的人口,那麼人口增長帶來的不是實力。
不但會降低經濟水平,減少內需,大量的貧困人口,也會導致積弊的產生。
番薯和玉米加入了輪作,為人均增產了九十斤,讓人口的增加帶來了實力。
但這還是不夠的。
至少唐清安不滿足。
有番薯和玉米,大順至少五十年內沒有憂慮。
不過他喊出的可是國強民富。
所以要更多的田畝,因此設立四藩。
開始推動煤礦業發展工業,因此可以吸收更多的就業。
三個兒子。
一個留在當地,一個去加入其它產業,一個去外藩種地,這才是長久的治國之道。
人口擴充了三倍,才能讓國家的實力也隨之增長。
否則只增長人口,只會讓國家越來越弱。
唐清安舉得例子,說服了內閣。
而且內閣也反對不了眼前的皇帝。
他的威信太高了。
……
百姓們故土難離,很多人不願離開家鄉出去闖蕩。
那麼怎麼解決呢?
強制的手段並不好,反而會天怒人怨,只有利益上的誘惑,才是最好的。
利是不變的。
人人都追求。
“移民四藩的百姓,每戶分田五十畝,三年不繳稅,由藩國提供耕牛,糧種,農具。”
】
同時。
各地官府都在宣傳去藩地的好處。
不過老百姓不是傻子。
就說清朝的統治者吧。
他們入關後,反而把寧古塔當做了流放地,成為對犯人最嚴厲的處罰之一。
非常可笑。
所以老百姓不願意去藩國。
以前投奔金江鎮是為了活命,現在國內政治清明,歲月太平,至於唐清安舉例的三兄弟分家的後患,也要等十幾二十幾年才會初顯。
沒辦法,各個藩國為了吸引人口,加大了條件。
五十畝變成了百畝,甚至兩百畝。
西藩和北藩最沒有人願意去,最後提出只要能開墾的過來,開墾多少田畝就是多少。
如此也沒有多大效果。
東藩和南藩倒是有了起色。
九州國人口空曠,土地卻盡是熟地,只需要好好耕種就能有好的收穫。
南藩的呂宋和麻那裡土地寬廣,氣候也不寒冷,適合人的居住。
而且呂宋本身就有大量的漢人。
在他們的宣導下,讓不少的百姓動了心,願意去投奔兩個藩國。
去東藩的人口最多。
東藩藩王的親軍本來就高達五萬,加上軍屬已然有了二十餘萬人口。
還有十餘萬作戰計程車兵,不少人也遠離安家在東藩。
第一年移民了二十萬。
第二年移民了五十萬。
第三年移民了八十萬。
第五個年頭的時候。
東藩藩國,漢人數量超過了六百萬。
南藩藩國,漢人數量超過了三百萬。
北藩藩國面積最大,比中國內地面積都要大,但是漢人數量,包括軍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