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憶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朝廷的旨意更是遲至15、16日(舊曆二十八、二十九日)才發布,而此時距政變的發動已逾半月,清軍如沒有當機立斷地採取行動,政變早已成功是毫無疑義的。也正如陳樹棠、吳兆有所擔心的,清廷果然要追究誰先挑起事端的責任,並派吳大翨、續昌為欽差大臣前往查辦。據說吳大翨原想以袁世凱作為替罪羊57,雖系齊東野語,但也反映出當時一般人均認為袁是在事變中起主要作用的人物。
實際上,在驚聞甲申政變而彷徨無計之際,得知清軍已及時平叛,而沒用國內派一船一艦,添一兵一卒,清廷和李鴻章實在是大喜過望,所謂查處肇事者不過是官樣文章。就在朝廷委派吳大翨赴朝鮮查辦事件的旨意下達之際,袁世凱關於政變始末的詳細報告也送到了北洋,很得李鴻章的賞識。九天後,李發電報給行至山海關的吳大翨,告知他袁有一份報告,&ldo;分條詳稟此事始末萬餘言,極為詳盡,抵馬山後可索取一閱58。&rdo;李鴻章的關照實已表明了自己的立場。而袁世凱也&ldo;詳盡敘述政變起因、事實為一冊,附列證據,派人等候在馬山浦。11月13日,兩位特使到達後,立即送覽。&rdo;16日(公曆1885年1月1日),吳大翨等到達漢城,袁世凱參見時,對自己帶兵入宮之事頗為理直氣壯:
袁公入見說:&ldo;袁某帶兵駐韓,責任即在於保護,如果失掉了韓國,並且喪失了其君主,朝廷會不會予以譴責?&rdo;吳公說:&ldo;必會嚴厲譴責。&rdo;袁公說:&ldo;既然拼以死力救護,韓之君主國傢俱存,但也有擅自挑起爭端之罪,願朝廷按律法懲治。然而袁某自問,還是覺得無所愧怍啊。&rdo;吳公急忙說:&ldo;君勞苦功高,相見恨晚,當以實情上達。&rdo;續公也說:&ldo;我們自當竭力保全,希望不要灰心。&rdo;59
吳、續二人顯然已受到李鴻章的態度和袁氏報告的影響,對袁已有很好的印象,而且吳是著名的主戰派,故會有上述勉慰有加的話。但袁之出色,反襯了吳(兆有)、張(光前)的庸懦,因而吳大翨等對二人態度頗為輕視怠慢,對袁世凱則和顏悅色,引起了吳兆有等人的嫉恨60。加上袁平時鋒芒畢露、跋扈專斷的作風,吳、張等遂借查辦的機會,將責任全部推到袁世凱身上;但發覺欽差對此不以為意,並不認真追查出兵責任(事實上他們認為袁能當機立斷,挽回大局,不僅無過,而且有功)時,遂揭發袁挪用軍餉一事。據王伯恭《蜷廬隨筆》記載此事如下:
朝鮮甲申之亂,一時間重要大臣,全都被亂黨殺死,慰亭(即袁世凱)對死者家屬全都給以優厚的撫恤,倉促間沒有錢,就挪用了軍餉。事後,稟請合肥(即李鴻章)作為正項開支核銷,合肥批評駁斥他說:&ldo;該管帶純粹是以銀錢買結韓人之心,實屬荒謬,所請示之事不予批准。&rdo;而且發函命令吳兆有,責令該管帶將借用的軍餉,照數賠補。慰亭之叔子久觀察61,也寄函痛訓他,令速為補賠。……於是慰亭交卸營務回籍,所借兵餉,則售賣家產進行補償。62
初露崢嶸 [四]
袁世凱挪用軍餉,為的是在大亂之後收攏人心,增強韓人對華的向心力,並非私用。但不經請示批准而擅自做主,確實違紀,被人抓到了短處。人們指責其&ldo;專擅&rdo;,不是沒有原因的,就此也可見其辦事作風之一斑。其實,李鴻章是極為欣賞袁世凱的,但作為淮系集團的首領,也不能不敷衍那些跟隨了自己多年的老部下,平息一下他們的不滿。而袁世凱也看出風頭不對,遂藉口嗣母牛氏身體不適,請假歸省。這是袁世凱走上仕途後的第一次蹉跌。
</br>
<style type="tex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