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憶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譬如,袁保慶的正妻牛氏和姨太太金氏積不相能,時生齟齬,袁世凱以嗣子的身份夾在中間,竟能巧妙地加以調和轉圜,使兩人都很喜歡他,就突出反映了家庭和社會環境對袁世凱的影響,中國傳統宗法式家庭往往幾世同堂,家口眾多,人際關係複雜。項城袁氏就是個四世同堂的大家族,袁世凱從小就擅長左右逢源,具有人情練達的素質,與這種家庭環境的影響有很大關係。
1873年7月,袁保慶因患霍亂,在南京去世,十四歲的袁世凱隨嗣母牛氏扶柩還鄉。次年,在西北左宗棠處幫辦軍務的堂叔袁保恆回鄉省親,認為這個侄子是個可造之才,應該出去見見世面,所以在返回西北時將世凱帶在身邊,加意培養。以後幾年中,袁保恆調任北京、河南時,袁世凱都隨行在他身邊。儘管袁世凱自小就不喜歡八股制藝的學問,但在堂叔的嚴格督責下,還是把四書五經讀得很熟,對作八股文章則還是不得其門,缺乏靈氣。
袁保恆兩代進士,也希望侄兒走這條光宗耀祖的仕進之路,所以在京任職期間,遍聘名師,期望世凱讀書上進。如請舉人謝廷萱教其作文,舉人周文溥教其作詩,進士張星炳教其寫字。但世凱的另一堂叔袁保齡(當時在京任內閣中書)則看出他在學問上&ldo;資分並不高,而浮動非常&rdo;。俗話說,從小看到老。的確,儘管出身於世代耕讀的名門顯宦之家,自幼便一直受到名師的調教,世凱的資質卻不在於學問,而在於事功。袁保恆在京任刑部侍郎時,工作繁劇,常教世凱在讀書之餘幫辦公務。世凱當年隨嗣父學得的官場經驗由此派上了用場。他辦事幹練,頗得兩位堂叔的歡心,誇獎他&ldo;辦事機敏&rdo;,是&ldo;中上美材&rdo;。所以袁保恆在奉調河南幫辦賑災事務時,就有意帶他同行,&ldo;有密要事案,均令往查,並參佐一切1&rdo;,多方培養、歷練他的從政才幹。
1878年8月,袁保恆因感染時疫,病逝於開封任上。袁世凱失去庇蔭,返回了項城老家。先是,世凱曾於1876年返回河南鄉試不第,在鄉完婚,娶妻於氏。此年返鄉,適逢四世同堂的袁氏家族分家,家產按世凱父輩的人數分割為十二股,世凱作為惟一的嗣子,獲得了袁保慶名下的豐厚家產,從此自立門戶,成為一家之主。此時的袁世凱雖年僅十九,但足跡已遍佈江南塞北、通都大邑,見識之廣,在當地可以說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已不可能安於現狀,過安安靜靜的鄉紳生活了。袁家在陳州有一所大宅,世凱不願過鄉居的乏味生活,舉家遷居於此。本年,他的長子袁克定出生。
起初,袁世凱不想辜負父輩對他的期望,仍打算走科舉入仕的道路,所以在家讀書,準備再考。由於此時他已自立家門,不再有長輩們的管束,所以著實放縱了自己一陣子。&ldo;居家多暇,嗜酒好騎馬,日飲數鬥,馳騁郊原,又喜為人捉刀2&rdo;,一副倜儻不羈的世家公子模樣。袁氏為當地高門,袁世凱又是見過大世面的富家公子,而且&ldo;性任俠,喜為人鳴不平。慷慨好施與,以善為樂,寒士多依為生,士紳推戴,負一郡望3&rdo;,故而很自然地在身邊聚集起一批文人學子。為此,袁世凱辦起了&ldo;麗澤山房&rdo;和&ldo;勿欺山房&rdo;兩個文社,袁&ldo;主其事,捐資供給食用4。&rdo;袁還與陳州知府吳重熹約為&ldo;詩酒友&rdo;,過了一段詩酒留連的悠閒日子。1879年,袁世凱的姑丈張向宸辦理河南賑捐,委託他&ldo;分辦陳州捐務&rdo;,袁世凱辦得非常出色,&ldo;集款獨巨&rdo;。為此,張將袁保恒生前的捐款,為他捐了一個從七品的&ldo;中書科中書&rdo;的虛銜以資獎勵。當年秋天的鄉試,躊躇滿志的袁世凱再入闈場,卻不料再次落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