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憶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實,北洋的底線是&ldo;輕辦示懲,或明訂出使歐洲者仍遵奏章辦理&rdo;,問題的焦點已不在懲處樸定陽上面,而在今後朝鮮能否遵行&ldo;三端&rdo;上。朝鮮念念不忘的是自主,清廷堅持的是不讓朝鮮自主,根本不可能調和。但案子僵持下去有損兩國關係,袁世凱於是想出了上述&ldo;一辦一託&rdo;的辦法。&ldo;辦&rdo;,即先誘騙朝鮮將樸革職;&ldo;託&rdo;,即不要求朝鮮馬上上報處理此事的呈文,無呈文意味著沒有結案,這樣一可以防止朝鮮藉口已經結案重新任用樸定陽,二可以根據需要隨時重提此案,主動權即操在清廷一方。實現這個陰謀的前提是不讓朝鮮摸清楚北洋真正的底牌,所以袁世凱在電函末尾請求李鴻章提防朝鮮駐天津使臣金明圭&ldo;伺察語風&rdo;,防止他向韓王揭穿騙局。
由此封函電可以看出,傳統軟硬兼施的做法已難見效,即智如袁世凱者也感到棘手,不得不主張施以騙術儘快了結此案。朝王室的目的是修改矮化、束縛朝鮮的&ldo;三端&rdo;,儘快使滯留香港的使臣赴歐就任,袁遂虛以委蛇,&ldo;擬誘其先革樸職,次令政府復文認錯&rdo;。袁世凱的計劃,全都事先詳細電告了李鴻章,李不僅同意,而且指示機宜,雙方合作無間,成功地演出了一場外交雙簧劇。朝鮮為修改三端,派使赴任,遂免去了樸的職務,拖延數年之久的&ldo;違章案&rdo;至此告一段落。
1890年初,朝政府派趙秉夏赴北洋,請求修改三端、允准駐歐使節赴任和準許任用樸定陽,清廷堅持必得懲處樸,否則其他兩項免談。直至9月,李鴻章致函總署時,仍堅持這一方針:
朝鮮未治樸定陽違背之罪,中國即不變通中韓使節體制,以延宕其派赴五國的公使成行。……如彼遲遲擱置不理,我亦將此案暫懸不結,牽制其五國使臣難以很快成行。46
雙方再次陷入僵局。1891年11月,朝再次任用樸定陽為戶曹判書,當時袁世凱因母病回國省親,李鴻章電令代理袁職的唐紹儀責問,朝鮮以樸職務&ldo;並非顯秩重任&rdo;搪塞,並請求清廷允准。11月15日,清廷終於準許朝鮮起用樸,但&ldo;不得委以重任或再充使臣之職&rdo;;遷延5年之久的&ldo;外交違章案&rdo;終於劃上了句號。朝鮮堅持不處罰違章者,清廷無可奈何,最終不了了之;而清廷堅持不改三端,亦牽制了朝鮮外交的開展,結果是兩敗俱傷。
再來看清廷對朝鮮財政的扼制。中、朝近代以前均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被迫開放後又對西方長期持有輕視和抵制態度,故極端缺乏既懂外語又通國際商法的人才,不得不聘任外國人代理海關事務。譬如英國人赫德,就擔任中國總稅務司達半個世紀之久。朝鮮開放通商,也無此人才,求助於清廷,清廷遂於曾任職於中國的外國人中,有選擇地推薦給朝鮮。與袁同時期派駐朝鮮的外國人先後有德人穆鱗德,英人墨賢理,德人史納機、馬根,美人德尼等。清廷的本意是透過這些人將朝鮮的海關通商大權把握在自己手中,孰知多數人並不領推薦之情,而是更為認同領誰的薪金為誰辦事的職業操守,並且多對清廷過時的天朝觀念不以為然。尤其是穆鱗德和德尼,到了朝鮮後均公開支援王室的自主願望,並代為聯絡列強,出謀劃策,如樸定陽使美違章案,就是德尼一手策劃而成,很讓清廷頭痛。為把這些人弄出朝鮮,也很費了李鴻章、袁世凱的一番心力。
孰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890年3月5日,稅務司史納機向袁世凱透露,朝鮮國王準備任用一個來自日本的美國人李仙得接替德尼併兼任總稅務司,並打算收回海關權利。袁當即指示:&ldo;你奉中國的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