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風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早上九點,會議正常開展,首先,相關領導作了重要講話。然後馬上就進入到各自陳述階段。
首先,是本次非遺申請的其他幾個專案。這幾個專案,相對於蘆笙舞來說,要簡單得多。
說的簡單,並不是說它不重要,沒有價值。而是,這些都屬於一些民間製作或者祖傳秘方等,留給大家爭議的東西就少了很多。
民間製作,其實有很多東西也就是祖傳『秘方』,是某個人或者某個家族內部留傳下來的。這種,除了他們家族內部有競爭外,外面的人,想爭也爭不了。畢竟人家是『祖傳』的,你不懂的。
而『祖傳秘方』,比如製藥、廚房配方等,那就更是沒有人敢和他競爭了。如果說各種製作你還可以在平常的時候看到過他們的製作過程,或者說是你看到了某個產品後,自已捉摸著也能摸索把它做出來,那就是你的聰明瞭。然後摸仿得多了,也許也可以以假亂真。時間長了,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以後,那到底誰是真的誰又是假的,還真的說不清楚。
可是,祖傳秘方這東西,那就不管你怎麼看,怎麼學習,沒有得到他的秘方,也就是各種配製比例,你是永遠也不可能做出和他的一樣的。
這也就是各種民族民間製作、祖傳秘方的重要性,也是它們的保密性。同時,也是他們的侷限性。
所謂的侷限性,也就是當這個家族或者傳播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時候,往往就會面臨著失傳或者丟失的可能。比如,沒有了直接的接班人,或者接班人出現了特殊事故等等。
這也就是要對這些民族民間文藝文化進行非遺保護和傳承的必要性。
前面幾個人陳述完以後,相關的專家們提出了一些相關問題,而上面的『答辯』人也作了詳細的回答。這樣,前面的幾個申請就這樣過了。最後,能不能申請成功,還要等到今天過後,市裡的相關部門上報,再由全國非遺部門鑑定、評審後才能公佈。
最後,就輪到陳群他們的蘆笙及蘆笙舞這個專案的申請和答辯了。首先上場的是來自於本市另一個縣裡這方面的人員。他要申請蘆笙舞在本地最早是出現在他們縣裡。也就是最早的蘆笙舞在本地的發源地。
在臺上,他作了五分鐘的語言陳述後,在主席臺後面的幻燈片上,開始播放著他們收集來的關於他們縣蘆笙舞的開展情況以及歷史發展情況。
從圖中可以看出,他能推理出在解放前,甚至在清朝年間,在他們縣裡就已經有了蘆笙及蘆笙舞的存在。但是,更早一些的歷史記載,他就有點模糊不清了。或者在嘴上可以說出很多的東西來,可是,卻拿不出相應的能夠證明他說的歷史實事的照片、影片以及歷史文獻記載記錄。
不過,他能夠推理出到清朝以前,這已經是很不錯的了。要知道,在這裡,在清朝以前還屬於中央集權管轄的『化外之地』,有很多東本是沒人記載的。特別是用漢文字的記載。很多東西都僅僅停留在口口相傳。但是,誰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相關的專家也提出了一些問題,他的回答應該還是能夠說說大家的。
第二個出場的,主要是關於蘆笙製作的非遺文化遺產申報。
作了一定的文字陳述以後,他在幻燈片上展示出來的圖片,把各種蘆笙製作的過程都以畫面的形式展示了出來。甚至有些重來沒有人知道的細節,他也已經在圖片上作了說明。而且,結合圖片的播放,他也提供出了幾把老式蘆笙,說是很早以前他們家就有的蘆笙,在他們家已經傳了好幾代人了。
可是,當專家們問到到底他們家蘆笙傳了幾代人、從什麼時候開始傳下來的,有什麼證據證明是那個時代的蘆笙時,他也沒能作出具體的回答,或者是說出的理由不能讓大家信服。
不過按照他的說法,如果